第12章 史書必須是真實的(3 / 3)

朱棣重情?李柏不敢苟同,皇帝這個職業,就沒聽說過哪個重情義的能夠長久。不過,永樂朝確實沒發生過朱元璋時期那種卸磨殺驢的事情。

他琢磨了半晌,又問道:“那如果紀綱背叛了皇上的信任呢?”

鄭和歎息道:“紀綱何等聰明的人,怎麼會幹這種蠢事?”

李柏眼中閃過一絲冷厲,低聲笑道:“他不幹,咱們幫他幹不就行了?”

鄭和霍然坐直身子,一雙深目直直的看著李柏的雙眼,問道:“怎麼做?”

李柏嘿嘿一笑,道:“徒弟能問問……師父為什麼要扳倒紀綱麼?”

鄭和一怔,肅然說道:“自然是為了皇上,紀綱狼子野心,皇上怎可讓他一直蒙蔽?”

李柏點點頭,又道:“這便好,師父不從中得利,日後即便事發,皇上也不會怪責於您。另外,咱們緝事廠可安排了人在紀綱身邊?”

鄭和想了想,說道:“紀綱為人狡詐細心,身邊隻任用親信,我費了大力氣也隻是在鎮撫龐瑛身邊成功埋了釘子。”

隨即他又搖了搖頭,道:“你是想栽贓?不行,行不通的,咱家的人接觸不到他勢力的核心。”

李柏道:“師父放心,栽贓這種事情,不是抄家的時候自然用處不大。您說,紀綱他有沒有謀逆的心思?”

鄭和想也不想,立刻搖頭道:“沒有。紀綱捕殺建文遺臣,排除異己,四處樹敵,說他目中無人飛揚跋扈倒是可以,但是此人心智不低,絕對比任何人都明白,他的肆無忌憚正是建立在皇上的信任上麵,所以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把自己置身於皇上的對立麵。”

李柏想起史書中對於導致紀綱倒台的端午射柳事件,當時讀到時也覺得不可思議,朱棣不是秦二世,紀綱又有位極人臣的智慧,如何能幹出“指鹿為馬”這等弱智的事情來?

此時聽了鄭和篤定的說法,李柏更是認為史書記載肯定另有隱情,說不定根本就是寫史之人穿鑿附會而來。

而且,方才鄭和話裏的意思好像紀綱如今的權勢模樣完全是皇帝的授意,他的目的恐怕不是單純為了讓漢王能夠得到太子之位,既然這樣,紀綱就更不可能那麼容易倒台了。

不過,事到如今,即便紀綱不會倒台,李柏也必須讓他完蛋,因為他作為一個沒什麼能力的穿越人士,實在是承受不了紀綱不死且又與他為敵的後果,再加上紀綱好像知道玉鐲和玉玦的秘密,這件事他很想弄清楚。

想從紀綱口中問出話來,必須要從更高的位置,既然自己不可能爬那麼多高,那就隻有將他拉下來。

史書不實,老天把我送了過來,那就讓我把它變成真的吧!

思及此,李柏俯身湊近鄭和,低聲問道:“皇上十一年恢複端午射柳,今年也必定會如期舉行,師父有沒有辦法勸說皇太孫隨行?”

鄭和眉頭輕蹙,問道:“皇上屬意漢王,又屬意太孫,這一點紀綱也甚是清楚,皇太孫前去能有什麼用處?”

李柏笑了笑,說道:“隻要師父能讓皇太孫搶在漢王之前射柳即可。”

鄭和雙目精光一閃,頓時明白了李柏的意思,心頭卻不由自主的升起一股寒意:皇上喜愛太孫,太孫即便不尊禮數搶在叔叔漢王之前射柳,皇上也不會過於苛責,這沒什麼,可是在漢王與紀綱眼裏,不啻為皇上有了越過太子直接讓太孫繼位的心思,洪武爺不就是這麼幹的嗎?漢王與紀綱驚慌之下,必定會露出馬腳,隻要善加利用,要扳倒他們易如反掌。

他看著李柏那略顯稚嫩的臉龐,心中忖道:“善窺人心,擅用人心,此子以十六歲稚齡,行近妖之事,福邪?禍邪?”

這個夜晚,鄭和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府外的更夫一慢三快的敲了四下時,他忽然坐起身,從枕下摸出了一把鑰匙,摸索著打開了床裏麵的一個櫃子,又伸手從裏麵掏出一塊包裹起來的布帕。

布帕打開,裏麵包著一粒晶瑩玉潤的珍珠,直徑約半寸,上有小孔,似乎是什麼飾物上麵掉下來的。

鄭和雙手輕輕托著布帕,微微顫抖著,眼眶也開始漸漸發紅。屋中沒有點燈,月光沿著窗棱照射進來,顯得室內無比寂靜。

一聲長長的歎息之後,臥室重新陷入了沉寂,隻有那窗外的月光,一如十六年前的那晚,照在這個當時強壯,如今卻已經有些蒼老的身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