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絲綢之路也稱新亞歐大陸橋。它東起中國連雲港,西達荷蘭鹿特丹。在我國境內橫跨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帶,全長4123公裏,占整個大陸橋的三分之一。為了喚起國內外有識之士開發現代絲綢之路的熱情,在省有關部門的倡議和策劃下,《絲路銅城——白銀》經過幾年的調研和編撰,終於和讀者見麵了。
白銀市區是20世紀50年代在荒漠中崛起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本書以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為指針,將白銀市三縣兩區的曆史沿革、文化風貌、風土人情、自然資源、文物景點,以及已經取得的成就、當前社會經濟文化現狀和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機遇與前景薈萃於一書,以加深人們對白銀的認識。
全書由三個篇章組成。第一章《絲路古道上的白銀》,首先追溯了白銀地區作為古絲綢之路上重要“金鎖”關隘的曆史,並用雄辯的事實說明了隻有各民族和睦相處、團結通融,社會經濟才能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白銀地區作為曆史上多事的邊塞地區,曆代英才輩出,本章對他們的事跡和曆史貢獻進行了述評。
紅軍一、二、四方麵軍會師會寧和組建西路軍,是近代革命史上的大事,均發生在會寧縣、景泰縣、靖遠縣和平川區,屬於今白銀市的轄區之內,這些是第一章重點敘述的內容之一。黃河兩岸的自然資源是白銀市得天獨厚的豐土華物,對此也進行了介紹。
第二章《銅城白銀在荒漠上誕生》,再現了白銀市昔日創業的艱苦和輝煌。同時對白銀境內的文化景觀、民俗風情等進行了描述,讀者會從中感悟到獨特的西部風情和文化氛圍。
第三章《進入西部大開發的主航道》,展現了各行各業為把握西部大開發的曆史機遇,積極調整思路、突出自身優勢、深化改革、更新技術、樹特色、創名牌,矢誌在西部大開發中再創輝煌的決心和實踐。
白銀市地處隴海經濟帶和蘭新經濟帶的銜接點。曾經作為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基地的銅城,如何在西部大開發中再塑形象,重現昔日荒漠上崛起現代工業重鎮的輝煌,舉國上下拭目以待。倘若本書有助於外界對白銀的認識,有助於促進白銀人再次創業的積極性,有助於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那將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絲路銅城——白銀》在寫作過程中承蒙中共白銀市委、白銀市人大、白銀市政府、白銀市政協、白銀軍分區領導的熱情關懷和支持,謹表誠摯的謝意。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書中如有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01年5月於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