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美國學者唐納德·紐克特萊因提出了一個關於國家利益的重要理論——“利益強度”學說,其意即指某種利益對美國的重要程度。在唐納德·紐克特萊因的“利益強度”學說中,處於第一強度的國家利益是國家的“生存利益”,這是國家的最根本利益,他認為對美國來講,生存利益要求免遭蘇聯的毀滅性核打擊,因為在現實世界上這種打擊是對美國生存的唯一直接威脅。處於第二強度的國家利益是國家的“重大利益”,這類利益必須要求國家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內的強硬措施來加以保護,例如蘇聯對美國在北約和東亞最親密的盟友進行威脅,就是對美國重大利益的損害。處於第三強度的國家利益是國家的“主要利益”,這類利益關係到消除對國家政治、經濟或社會利益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威脅,而消除這些威脅,無須使用武力。處於第四強度的國家利益是國家的一些“次要利益”,威脅次要利益的情況是,涉及某種國家利益,但其產生的任何後果都不會對國家造成全局性的不利影響。
唐納德·紐克特萊因的“利益強度”構想主要是給了一個以是否使用武力為界限的區分標準,但是,在現實中,我們應首先確定哪些是重大利益或主要利益,爾後再確定維護利益的手段,即是否使用武力,並不是先定下是否使用武力,再去說明哪些是重大利益,哪些是主要利益。因此,唐納德·紐克特萊因的“利益強度”說有本末倒置的缺陷。但是,它對美國的國家利益問題影響很大,因為,“利益強度”理論與美國的戰略聯係在一起,與美國是否會選擇戰爭手段的態度聯係在一起。美國的戰略就是隨著其利益強度的變化而變化。美國是否會選擇戰爭手段,這完全取決於決策者對利益強度的認識。他們認為,當威脅到美國較高層次的利益時,也就是威脅到“生存利益”和“重大利益”時,美國會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
按照美國戰略領域比較普遍的說法,美國國家利益主要包括四個方麵:生存、保衛領土完整、保持和提高美國的生活水平及世界秩序。美國前總統布什在1990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對美國國家利益做了如下概括:美國作為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生存下去,確保它的基本價值不受損害,它的製度和人民安全;使美國經濟健康與不斷增長以確保個人致富的機會和國家在國內外努力有一個財力基礎;一個穩定而安全的世界,扶持政治自由、人權和民主製度;同盟國和友鄰保持健康、合作和富有政治活力的關係。克林頓政府上台以後,提出了“一個目標、三個支柱”的美國對外戰略總方針。“一個目標”是指在全世界建立和鞏固美國的領導地位;“三個支柱”是指軍事實力、經濟安全和促進民主。克林頓的這“一個目標、三個支柱”綜合反映了美國安全、經濟發展、國際地位以及維護自身價值觀等方麵的國家利益,實際上是在新時期對美國國家利益做出的新歸納和新概括。
從上可見,美國認定的國家利益基本內容與唐納德·紐克特萊因的“利益強度”說基本一致,並且在排列的順序上也基本相符。有一份關於“美國國家戰略概論”的資料說:“美國當局認為,不僅需要一般地確定國家的基本利益,而且要把握情況,估計各項國家利益麵臨的危險程度。隻有將國家利益與外來威脅結合起來考慮,才能分清國家利益的輕重緩急。”美國在不同時期的戰略著眼點都是由它各個時期具體的現實利益決定的。
與國家利益相關的美國各種理論還有很多,這些理論從不同側麵強調了美國利益的不同內容,形成了這些理論之間的激烈爭論,並且左右著美國的戰略決策。
這些理論除了前麵已述的“現實主義”理論之外,主要還有以下理論:
●地緣政治理論。這種理論目的在於揭示“國際政治權力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強調地理環境對國際關係的決定性作用,強調美國利益中“生存空間”和“戰略空間”的內容。在這一派學者看來,環境不僅限製人的行動,而且也提供人以機會,其中特別重要的是氣候和地理因素。資源分布不平衡和地理、氣候條件的差別,影響國家的潛力;國家大小影響本國的自然資源總量。這些要素若發生變化,能嚴重影響政治製度的結構,甚至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條件和生存能力。
●國際係統理論。這一理論將自然科學領域提出的係統論比較成功地運用於國際關係領域,這是國際關係研究者們的一大貢獻。這一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尋求和運用簡單因果關係解釋世界衝突和做法,倡導人們從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從這些因素形成的結構對諸因素的反作用中,充分認識國際關係領域的現象。持這一理論的學者,注意到了國家利益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用,如理查德·羅斯克蘭斯等論述“相互依存”問題時說:相互依存包含著“各種利益的關係,其中如果一個國家的情況發生變化,它必然會影響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