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可以這樣說,這一觀點表現了偉大的樂觀主義。它假設飛機的“預先研製”階段在1998年完成,緊跟著進行工業生產,2003年交付首架飛機。空中客車工業公司是謹慎的,它沒有設想形成壟斷,而隻預測了50% 的市場占有率,A3 XX飛機的銷售量將達到450架,在6 年以後出廠,生產率達到每月平均6.5架。飛機的定義已經更加精確和細化,兩個互補的型號已經成形,在3級布局時,一種為530座,另一種為630座。據估計,A3X X- 100的翼展為77.1米,機長69.7米,A3X X-200的機長76.1米。最大起飛重量分別為476噸和519噸。A3 XX-10 0的航程為13700千米,還計劃在不減少載客量的情況下,延長其航程到15500千米,形成A3X X-100R。工程師們還構想了A3X X- 300,載客量大約700人,最終可能達到1000人。采用單級布局,A3 XX-10 0可以載客854人,下層每排10人,共計497人,上層每排8人,共計357人。同樣的布局,A3X X-200可以載客966人。
在尺寸方麵,3種型號都可以在80米 ×80米的範圍內操作,不用進行機場改造。盡管如此,機場終端設備需要適應乘客數量的增加,需要為雙層飛機的登機和離機做好準備。跑道不需要加強,每個機輪的載荷符合規定。530名乘客的登機時間估計為18分鍾,離機時間估計為20分鍾,考慮其他作業,例如加油、貨物裝卸、座艙清理、備辦食物等,中途停留時間不會超過90分鍾。
橢圓形機身方案已經確定,外部寬度6.77米,中間高度8.53米。基本框架已經確定,由於前所未有的容積,可以向航空公司提供不同的、超前的內部裝飾。設計師的草圖描繪了民用航空的前景,因為它前所未有,可以自由發揮想象,設置酒吧、健身房、淋浴間和免稅商店。
當時,計劃將使用三個大型發動機製造公司正在生產的發動機,他們沒有阻止項目負責人宣布每座減少18% 的燃料消耗,這是與420座布局的波音747-400在7400千米的參考航程上比較得出的。就A3X X-200來說,耗油率將減少24%。至於直接使用成本,A3 XX基本型可以減少17%,而加長型可以減少19%。
在安全性方麵,試航管理機構從初始階段將密切注意應急疏散的方式。90秒的疏散時間被認為是符合要求的,客艙共有9 個艙門(具體尺寸還沒有確定),為上層艙設計了特殊尺寸的充氣滑梯。
擴展
整個1995年都致力於擴展工作。托馬斯、胡伯和他們的合作者以及所有參與者都被調動起來了,主要目的是在團隊中形成一種興奮的氛圍。除了純技術問題或者市場調查之外,一種新的信念開始出現—— 也就是為航空運輸業的重大轉變做好準備。從理論上講,超大型飛機將在10年之內進入人們的視野,歐洲將成為領先者。
在漢堡,負責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研究與開發工作的於爾根·托馬斯難以掩飾自己激動的心情。設計部門確信能夠達到目標。主要的航空公司已經表示了對超大型飛機的興趣,而讓·皮爾遜領導的聯合企業管理部門表示,一旦條件成熟,理論就會轉化為實踐。
條件是什麼呢?在 1995年的時候尚不清楚, 因為A3X X方案依然像一個拚圖遊戲,一些拚板還未擺放到合適的位置。比如,該項目的目的是讓航空公司能夠顯著降低使用成本。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同時克服幾個障礙,尤其是通過大量使用複合材料,盡可能地減輕機身重量。另外,對現有的發動機進行改型就可以滿足需要,因為現有發動機並沒有將專業技術發揮到極限,但是,通用電氣公司、普惠公司和羅羅公司是否願意投資還不知道。市場預測是非常慎重的,很顯然,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上,三個競爭者不可能保持敵對而獲得盈利。
說服一家發動機製造商參與項目可能更可取,但是這樣的政策確實有不便之處。航空公司特別不喜歡壟斷,此外,選擇一種型號的發動機會有很高的、甚至無法承受的風險,也就是說,在研製過程中會遇到技術障礙。
1995年的最初幾周,托馬斯和胡伯認為,有可能—— 也有必要—— 加快工作進度。讓·皮爾遜明白,這不僅僅是財務問題,更主要的是要增強工作組的力量。皮爾遜沒有隱瞞他對A3X X越來越感興趣,確信這是勝過美國人並建立歐洲強勢地位的機會。剩下的問題就是,要說服合作夥伴,該是努力奮鬥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