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長生,也是甄父一直以來之夢想。隻是自己人到中年,又有陳年舊病,早斷了自己修仙念想。如今兒子又是眼盲看不見東西,況且年紀實在太小,就把自己年輕時的夢都傾注在亦靈身上。
因著此,甄家也偶爾接待些去往九仙山歇腳隱賢村的道人,期望家裏也能多幾分仙氣。
時間轉眼又過了一年。
這天恰有道人名桓遊路過甄家討一口茶,便同著甄父在堂屋說話。甄亦靈就抱了亦澈和以前一樣在臥室誦書:“玄乃眾妙之門,妙乃玄通之象。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生。修仙者,當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清靜無為,虛靜自守。寵辱不驚,存誠持真。”亦靈聲音清脆,讀起道法來甚是好聽。
“原來貴家中另有道友?”桓遊道人是個麵相七八十歲的老者,一身輕絹灰袍齊地,白發利落盤成髻子,橫別一根白玉發簪,頗有幾分世外仙氣。在屋裏吃茶時,他恰聽到內屋裏有人誦道,雖是個孩童聲音,但成仙修道者不論出身、年歲,所以問的也甚是尊重。
甄父搖手笑道:“道長抬舉,山村辟野之中無緣求仙。那是小女亦靈在教幼子讀書,學識淺薄,倒讓高人見笑。”
“果然是九仙山下,仙氣盈動,連小小孩童也知玄妙。”桓遊笑道,“今日因茶偶遇,我與貴家千金有緣,不知貴家可否請出來一見?”
甄父見他這樣客氣,忙回答:“道長言重,立刻就喚他二人出來拜見便是。”說著叫亦靈帶亦澈出來,又說外麵道仙要見他們。然後就聽見裏麵答應了一句,又有移椅起身的聲音。桓遊忙循著聲音望了過去。
內室藍布門簾撩起,先是走出來一個十歲女孩。她尚未及笄,頭上也無裝飾,穿一身月白布裙,正是家中日常裝扮。那女孩娉婷而立,樸素衣衫越發襯得她眉目清秀、容光勝雪,自持有一段靈逸氣質。
桓遊看見她這般目光盈盈,是少見的親近緣分,剛要開口問話,又見女孩身後轉出一個兩歲男童。那一張笑臉十分紅潤可人,喜歡得人都移不開眼睛。隻是他一直雙眼緊閉,不肯睜開,又抱著女孩的裙子,纏在她身邊不肯撒手。
亦靈也隻得微微屈膝,給桓遊見了個禮。
“貴家鍾靈毓秀,竟生出這樣一對仙靈兒女。”桓遊笑意慈祥。這一對小兒女真是招人喜愛,可見九仙山靈氣使然,養育出的人也不凡。
“小女亦靈,小兒亦澈。”
“果然靈澈,不負這一對名字。”桓遊又對亦靈笑問:“丫頭,你曾到過飄渺山玄雲仙府?”
不明白道人為何這麼問自己,甄亦靈隻是滿臉疑惑地搖了搖頭。
桓遊隨即道:“飄渺山路途遙遠,你小小年紀,沒去過才是正常。可是《道初》並不曾在民間流傳,你讀的這書是從何而來?”
這才明白桓遊問自己是否到過飄渺山的原因,甄亦靈回答:“這書是我一年多前在村裏路遇一位道仙所贈,這位道仙正是來自你說的玄雲宮。”
桓遊有些驚訝,莫不是仙尊親自下凡?於是忙追問道:“傳授你此書的人,看上去何等歲數,是什麼模樣?你可知道他是誰?”
甄亦靈看到桓遊一臉期待,竟不知是什麼原因,隻得答道:“那位道仙與我爹爹歲數相仿,半白的頭發,眉目很是慈祥。那天他穿一身素白的長袍,腰上掛了一柄長劍。”她回憶了一下當時場景,接著說道:“他自稱玄雲掌門弟子,道號清虛。”手觸到了腰上靈符,但是話未出口又咽了下去。她與清虛這五年之期,還是不要張揚才好。
“原來並非仙尊……”桓遊自言自語了一句,又笑道,“你研習此書,可是想要修仙?”
甄亦靈認真的點了點頭。
“那你可知《道初》何人所寫?天下修仙者緣何來此?”
甄亦靈搖了搖頭,將亦澈安置好就走上前來,盈盈一拜,脆甜甜說道:“請道仙指教。”甄父果然是見過世麵的人,雖兒女長在山村,這進退得宜的禮儀,絲毫不亞於龍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