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代夫的畜牧業很不發達,這與馬爾代夫人民多年來的宗教成見有關,《可蘭經》認為豬是髒畜,禁止飼養和食用。馬爾代夫的法律也禁止從國外進口豬,因此,這種在世界上最普遍的家畜,在這裏卻是完全陌生的。馬爾代夫人認為狗是不清潔的動物,所以很少有人飼養。他們還認為貓會帶來不幸,所以寧願讓老鼠在島上成群橫行也不願養貓。在宗教習慣允許飼養的牲畜中,養牛業由於經濟水平的落後和飼料來源的限製,基本上沒有發展。唯一較普遍的家畜是羊,家禽的飼養也較普遍,特別多的是雞。這些是島民除海產外的主要肉食來源。
馬爾代夫群島散布在茫茫的海麵上,按200海裏經濟區的規定,其海域麵積比陸地麵積約大9倍。在中印度洋熱帶的溫暖水域裏,有這樣大麵積的漁場,這的確是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因此漁業也就成為馬爾代夫經濟中最發達的部門。根據統計,全國有80%以上的人直接或間接的從事漁業生產。魚產品的出口占全國總出口總值的90%。目前出口的水產品有:馬爾代夫魚、冷凍金槍魚、鰹魚、白魚、幹礁魚、幹鹹魚、魚粉、鯊魚鰭、鯊魚肉、烏魚殼,紅珊瑚、龍腦等。所謂“馬爾代夫魚”,實際上是一種加工過的金槍魚,這種魚是馬爾代夫最主要的出口商品。“馬爾代夫魚”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且也是一種調味品。南亞各國對這種魚情有獨鍾。
三、第二產業
馬爾代夫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這與島上礦物資源貧乏有關。加上曆史上的原因以及整個經濟發展水平的長期低下,也都與這種落後的現狀有關係。全國最重要的工業是魚類加工業。這種傳統的魚類加工多係手工作業,但它是馬爾代夫獲得外彙的重要來源。因此在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僅僅次於魚類加工工業的第二個工業部門是造船工業。這個工業部門是1958年開始建立的。主要的造船廠是坐落在胡萊萊島上的馬爾代夫造船廠。馬爾代夫其他島嶼上也分布著一些其他手工造船廠,製造木帆小漁船、木帆運輸船和船具。從今天看來,這種手工造船業技術落後,規模狹小。
其他現代工業為數甚少,但馬爾代夫的手工業有悠久的曆史,分散在各島上。按產值來說,榨油業是僅次於魚類加工業和造船業的第三種工業。用椰子作原料,以土法榨得椰子油。椰子油為島民日常生活所食用,但也有相當數量供出口。特別是輸往印度和東南亞地區。
用椰子殼的硬纖維作繩子和其他用品,也是居民廣泛經營的手工業,但這是分散在一家一戶由婦女們從事的。沒有工廠和作坊之類的組織在馬爾代夫已有好幾個世紀的曆史。另一個傳統的由婦女們從事的手工業是織席。這種席子的原料是種特殊的蘆葦,分布在馬爾代夫南部的一些環礁島嶼上,因此,這種手工業隻在南部的三個環礁上得以發展。
最後是珊瑚和貝殼采集。馬爾代夫貝殼早已聞名於世,各個島嶼海濱有許多色澤美麗又罕見的貝殼。特別是一種叫瑪瑙貝的貝殼更為珍貴。馬爾代夫近海還有許多特有的珊瑚,這是上等的裝飾品。這些大自然創造的工藝美術品,是馬爾代夫每年大量出口的特殊商品。
四、第三產業
馬爾代夫的運輸業和世界各地的運輸業相比有其獨特的類型。這個島國雖然有許多島嶼,但每個島嶼的麵積都很狹小。因此,在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國家所使用的陸上交通工具如鐵路、公路、馱運等,在馬爾代夫看來是比較陌生的。各島之間的運輸完全依靠船舶。船舶往來主要由漁民們自己來安排,所以各島之間的交通很不方便。暴風雨或風浪較大的日子裏,各島之間長期斷絕往來。另外,由於各環礁島嶼缺乏正規的港口,環礁湖水道又多淺灘和暗礁,所以大型船舶實際上並不適宜於這類航行。全國唯一可以駛入大噸位船舶的港口是馬累。在幾個較大的島嶼上,陸上運輸工具是自行車。馬爾代夫擁有的汽車數量十分少,全國能通行汽車的島嶼隻有幾個。馬爾代夫另一個運輸部門是航空。除了南部甘島的英國空軍基地外,全國唯一的機場在胡萊萊島上,離首都馬累隻有半公裏。在交通電信方麵,馬累和科倫坡之間有無線電的聯係,馬累和各島之間也依靠無線電聯係。各島嶼的行政機構之間依靠手提式的無線電通話設備聯係。此外,在首都馬累,還有一個規模不大的電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