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頹唐小店或紙杯咖啡(1 / 2)

閑逛充滿了無限可能性,腳步隨意卻能拾掇驚喜,個性小店就這樣入了眼。

小店,顧名思義,一般都不太大,能夠一覽無遺,50平米已經嫌奢侈。因為不太有名,它們通常不像豪華賣場那樣給人壓力;又因為店主人的藍心惠質,它們往往別有洞天——那裏充盈著模糊的直覺,迷亂的狂熱,感性、玩心和不可理喻,正好應對走偏鋒的人。

有家專賣小玩意的店,一進門不看櫃台先看老板娘,因為她的全身上下就是該店的飾品總彙——整個人喧喧嚷嚷,叮叮當當,撲麵而來。還有家叫“鳥窩”的店,寬鬆、自由而鮮豔,是極限運動狂熱者的巢。亂塗亂畫的牆壁很容易讓人想起哈林在紐約地鐵裏的作為。店主和買主都是鄰家大男孩,一身勃發的陽光一張扮酷的臉,他們在四處衝撞的歐美說唱樂裏開價侃價,青春的叛逆無比感人。

今年早春,在東城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路上,看見一間紅色調的服裝店很喜相地站在幾幢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居民樓之間,格外出挑。店不大,30平方米的樣子,臨街是落地的玻璃窗,采光極好,自然製造了很多玄妙的影子。歪扭的樹枝和粗糙的麻繩組成無骨的衣架,沿著四壁,高高低低,晃晃悠悠。恤衫,手袋,牛仔係列,波斯紋樣的手工毛衫,披肩頸巾,蕾絲內衣,麂皮長靴……滿當當地站滿了小店。塗鴉、波希米亞還有嬉皮風格,混搭在一起,有衝突,有彼此的映襯。

小老板真的年輕,二十出頭,愛笑,高挑身材,扮相出位,在國外呆了三年,起的店名也是中西合璧:秀 Shop。問她生意如何?她說夠吃夠買書夠還房子貸款。問她有什麼野心?她說健康、快樂、沒人管就好。問她哪裏淘來這麼多寶?她說這是商業機密。

有時候,不一定非要買什麼,不過就是為了走進去,看看顏色,摸摸質地,或者充充人氣。小店的靈活性注定了它的潮流意識。小店的另類氣質注定了它被主流漠視的宿命。即便如此,店主從來無法說服自己去賺大多數人的錢。

小店如底牌一樣具有訴說權,翻開後,呈現的是一個城市的審美取向和群體創造力。

去上海的時候,主方向原本是陝西南路,卻在無意間撞上了其分支上的新樂路。

新樂路很短,從西走到東,不過15分鍾的樣子。馬路兩旁種滿了梧桐樹,老舊的花園洋房漸次排開,和附近人山人海的淮海路相比,它多了幾分從容貴氣,也略顯潮濕和頹唐。

大半個世紀過來了,吞噬掉代代華年,成精了一般。新樂路是一條老路,卻也是一條販賣歐洲與日韓時尚的新路。在傾斜的屋簷下,在地磚鋪就的前院甬道以及恣意生長的植物之間,店內店外都美到極致。店雖臨街,卻有花園做過度,穿過園中小道,踩幾步樓梯,才能到達的感覺,很私密,很親切,是完全有別於購物中心的感受。

賣主是歐洲劍客一樣的帥哥——他可能吹噓自己的姨媽在倫敦或羅馬,每周兩次給他空運,發來新鮮貨。買主多是叼煙長發的狐媚女人,來路不明,職業不詳。

一直都有開咖啡店的夢想。除了咖啡還賣紙杯蛋糕。不相識卻合眼緣的人坐在裏麵浪費著一個又一個的下午,他們都是日光動物,所以,我能夠在晚上的10點之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