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群聚洛陽 第四十二章 和氏璧爭(一)(1 / 2)

大殿之前。

師妃暄雖短暫迷惘過後,終究是十數年來受佛門教育所秉持的理念占了上風,仍是堅信佛門挑選明君之舉有利於天下在最短時間內結束亂局,恢複安定。

師妃暄道:“或許閣下所言亦有道理,但人道和君道終有所別。以人道的方式來看待君王之道,自是不妥。”

劍無雙道:“無論人道或是君道,最根本的終歸是實力,正如人有足夠的實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一樣,君王也唯有擁有強大的實力才能坐穩其位。”

師妃暄默然不語,廣場上眾人亦陷入沉思。

佛門為何敢以和氏璧為由,挑選天下共主?

所依仗者無非便是其超人一等的強大實力,足以震懾四方武林,故而才有資格輕易便將各方群雄邀引至洛陽城。

若非忌憚其難以相抗的深厚實力,這些能夠雄踞一方的大豪和門閥,絕不介意做一回真正的強盜,大可光明正大地上門搶奪。

在這等幹係重大的社稷神器麵前,還談什麼可笑的翩翩風度,君子之道麼?

所謂道理,本就是各執一詞,可令人心服者,多為其至強實力所懾,卻絕少有為區區數言便可相折者。

宋魯摸了摸頜下美髯,欣然笑道:“劍聖此語妙不可言,可謂直破天機,深徹內中最根本之處,實令人不得不擊節而歎。”

眾人聞言均生訝異,宋魯亦是宋家有名的大人物,說出來的話自然不會被人小覷,其表達出來的言辭和態度,不得不引起眾人深思。

早有定聞,山城決戰一事,正是有劍無雙主動挑起,宋家雖不必有何懼怕,但是緣何對其態度如此,看似毫不介懷,反倒神態顯出親近?

各人看在眼裏,心中念頭急轉,若有所思,看來劍聖和宋家的關係並不像之前眾人所想的那般僅僅隻是決戰雙方,必定還有其他不為外人所知的隱秘關係。

不過老狐狸和小狐狸們神態仍是平和之極,絲毫未把任何心思透露在臉色之上。

宋魯既已言述完畢,眾人中有資格發言者均開口表達自己對雙方所述之道的看法見解,各有支持者,當然大多數是秉持中庸之道,對雙方所言均表讚同,不願意輕易開口隻讚同一方,豈不是要得罪另一方?

這表態不是簡單的幾句話,代表了很深的意思,一方麵是表達自己的態度,一方麵也要留下餘地。

當然,不乏提出別外的見解者,一時間眾豪俠們談興大發,場麵頓時變得熱鬧已極。

師妃暄等佛門強者,還有那些高門大閥的高層人物,都在認真傾聽各方所表達的意見,分析其所論述的言辭中所蘊含的深意,也可理清日後可能出現的關係,無論是結盟,還是敵對,或是互不相幹。

寇仲和徐子陵二人如入無人之境,登上安放了重達千斤巨鍾的高樓上,俯瞰遠近形勢。

淨念禪院內主建築物都依次排列在正對寺門的中軸線上,以銅殿為禪院的中心,規模完整劃一。

銅殿之前便是一座大主殿,大主殿之前便是一廣闊達百丈,以白石砌成,圍以白石雕欄的平台廣場。

廣場上正人聲鼎沸,言論之聲不絕於耳。

正是佛門與各方眾武林高手們論道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