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便不理會一臉好奇的趙胤,下了皇宮屋頂。
龍虎山上,身穿粉紅色衣裳的小女孩,粉雕玉砌,頂著兩個羊角辨,對一直閉目的清冷女子說道:“又少了一個。”
清冷女子睜開眼,語氣同樣清冷:“應該早就料到的。”看了看女孩,又說道:“想去天上看看?”
女孩搖了搖頭,拿起旁邊金池中的金蓮,一口咬了一大半。
看著心口不一的小女孩,女子笑道:“總會去看一看的。”聞言轉身的小女孩看著清冷女子,哪怕原本作為道果,彼此一體,可自兩百年前分離後,便算作兩人。但小女孩還是覺得,極少露出微笑的自己笑起來真好看。
走出皇宮的欽天監老人,看著再無魚線垂釣的周身,開口道:“果然又去逞英雄了嗎。”雖是問句,卻隻是敘述。
蜀山劍宮林易,為天下遮蔽天機一百年。
欽天監一方池,這座被朝廷中人更多稱為小江湖的池中,萬鯉朝天,越出水麵,波瀾壯闊。天下壯觀,莫過於此。
東嶽山上,被東嶽正神攙扶的老人登上山頂,看著廣闊河山。感慨道:“夫子常說登東嶽而小天下,果不其然,隻不過年輕時未曾來過,老了,倒是力不從心了。未親自登山,又怎能領略這東嶽之風光。”
東嶽正神笑道:“風光還是山頂好,登頂之時,終歸會有淩雲豪氣,至於其他地方,雖說險峻瑰麗,但看久了,也就那樣了。”
“也是,年輕時安心慣了,老了,方知行萬裏路勝過讀萬卷書。這輩子可惜的事太多,倒也不在乎多不多這一件了。”老人麵色和煦,但眼中始終有緬懷可惜。看了看東嶽正神,老人又笑道:“聽聞敬然曾到你這要過文脈氣運?”
“嗯,他持文廟玉牒而來,他同我說過,要將自身為引,重新凝聚文脈氣運,本是不信的,不過如今倒有些佩服他了。”對於山神土地之流,氣運一事,往往最為敏感,自四月六後,天下文脈漸行之時,對於那個曾經親自登山的清瘦書生越發欽佩。
“常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到如今這天下欣欣向榮之景,反倒是我們這群前人乘涼,後人栽樹了。這輩子總想著多教書,多育人,可眼光太淺,這麼多年,到如今還不如一個後輩八年之功。倒真是一把年紀活到狗身上了。”老人自責道。未等東嶽正神開口,老人便笑著說道:“我想立個書院,但需要一座石碑,我以前便對山崖那邊的黃石頗為喜歡,倒是算私心了,你可否應我?”
東嶽正神麵露喜色,對於五嶽正神而言,世俗香火,到如今往往可有可無,但王朝,文脈氣運卻能使其境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黃石之流對自己,老人而言可有可無,老人的真正目的在於送自己這場大氣運。四十年前那場暗藏文脈星火之舉,終究讓自己有了這般天大機緣。
看著麵色欣喜的東嶽正神,老人麵帶微笑。
投桃報李,湧泉相報。是謂君子行徑。
老人一生,做過帝師,當過坊間私塾先生,零零散散,終究教出了幾人。而在這幾年,稍微懈怠了些,隻收了三人,準確的說隻有兩人,剩下一個在北山書院有了個自幼便教導的先生。
一人叫杜少野,一人叫李易安。還有半個徒弟叫李牧之。三甲齊聚。
老人喚王浩然,在文廟之中,長生牌第五,大隋八十年前舉人。在北山書院功德林中留下八個字。
浩然正氣,長存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