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土封國 第一章 君王乃是天命(1 / 2)

天命宇宙,帝權為尊,術法為輔,君王即天命!

大行聖皇自虛無誕生,天賦君格,號稱亙古第一帝皇。大行聖皇伴生紫禁宮城,內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殿,最大的一座名通明殿,內置九龍帝王座,作為君位。

大行聖皇誕生後,虛無又生九位臣子,左丞右相,三文四武,享臣格,合在一起稱為九卿。通明殿內,君坐上臨下,九卿皆站而無座,君臣立。

大行聖皇又稱虛無道子,意為虛無大道的兒子,尊虛無為母。聖皇無師自明,聚九卿在他們虛無誕生之地開天辟地。

聖皇和九卿一起開辟的天地即為天命宇宙,天命宇宙生成,生靈便開始自行演化。早期的天命宇宙又稱為洪荒,隻有一個世界。

最早誕生的生靈或文或武,天生臣格,大行聖皇委任九卿招納任命他們為官為吏,為兵為將。

自此臣格有兵、吏、臣、將、卿五種。其中比較低級的臣格像兵和小吏又被稱為士,高級臣格的後代享有榮譽沒有實際官職任命的也被稱為士。

早期的士屬於臣格,天命宇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部分士滑落臣格,成為貴民。貴民也是民,天命宇宙第三等級,民格。

洪荒演化到新階段,相比於最早的都是天生臣格,新出生的生靈中臣格隻占少數。即使經過後天的成長和教育培養,大多數始終文不成武不就,這些便稱為民格。

民格按職業可分為士農工商,按貴賤又可分為貴民、平民、隸民。

做為宇宙貢獻最大的開辟者,大行聖皇建立天命帝國。委任官吏,訓練甲士,討伐不臣,最終把整個洪荒納入帝國疆土。

大行聖皇統一洪荒後,自聖皇監製和以君權為中心的帝國律法條規得到天地認可,融進洪荒天道。大行聖皇和其所建立的帝國代天執法,聖皇就相當於活著的天道。大行聖皇被帝國臣民尊稱為天家,吸收帝國律法的洪荒天道又稱為皇天。

天命宇宙,誓言隻有以“皇天在上”起始的才會上達天聽,由天地所監督。大行聖皇和九卿的樣貌最接近人族,故而人類能夠得到更多的天地庇護。再加上人類善於學習,發達的生育能力,最終在聖皇後期成為天地主角,大勢不可逆轉。

洪荒時期靈氣充沛,係統的修煉體係大致在帝國建立的初期大致得以形成。隨著帝國走向輝煌,修煉體係越來越完善。帝國崩滅直到現在,最終大致分為凡人、脫凡、真人、入仙、仙人五個已知等級。脫凡又名入靈,入仙也可稱為半仙。

具體又可分為術、武、法、魂四大體係,修煉者屬於士。境界體係可速拚簡稱,如凡術(士)、靈術、真術、術仙、仙術。其他體係類推,半仙和仙人稱呼上僅僅次序顛倒,現實的差距如同天塹。

術士憑借道法引天地靈氣,修為高深者可移山倒海,操縱風雨雷電;

武者借助功法可以引靈氣入體提升筋骨,錘煉身體,武者的突破會使臣格提升,進入軍隊從事兵將;

法者修文,立德著書養望,集生民願力功德,催化靈氣提升壽數精神,也可以提升臣格,變能吏;

魂者顧名思義凝練魂魄,最適合莫過於鬼魂靈體,活著的生靈也可以輔助修煉,適度有益,過度的話則魂魄離體,成為鬼修陰靈。

四大修煉體係各自獨立,資質最重要。

修魂最易卻是雞肋,條件苛刻,不奪舍或轉世則難以自保,魂仙才可勉強奪舍凡人,等級也會下降兩級。

修武最難,功法難尋,資質難尋,進度又相當緩慢。修文不靠譜,九品知縣未必趕不上三品的刺史,學生蓋過老師,藝妓羞死能吏。修術得天妒,非君王修煉不小心就會招來天譴,術仙也會轉為飛灰。

所以,大體上君王主修術,臣主修武法,民則自便。

修煉難,難於上青天。脫凡難,不脫凡,始終凡。武者脫凡力量增加三至五倍,不脫凡撐死加三成力量,白菜!

脫凡後,真人累。有脫凡到真人的過程最簡單也最累,沒有境界壁障隻需要積累,但絕大多數脫凡之士直到死都沒能修成真人,悲催!

真人死,半仙劫。理論上真人壽元無盡與天地同壽,可真人即使不修煉也會順利的提升到半仙。半仙有仙劫,天命宇宙仙劫很厲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萬個真人死掉九千九百九十九,苦命!

半仙沒,仙人絕。半仙就稀少到幾乎沒有,仙人則從天命帝國崩滅後再也沒出現過。之所以如此確定,是因為若有仙人出,則天地生異象。仙人實力超絕,又可稱為聖人,聖人可與皇天抗衡,聖人的強大毋庸置疑,有史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