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清醒過來已經是第二日中午了。
在飯桌上,安陽知道慧空和挽清清的關係。慧空的師公和挽清清的爺爺是至交,挽清清年少時,慧空的師公教過挽清清幾年劍法,沒有拜師,隻是教導而已。所以說是半個師兄。
“我知道你的身份,清清既然會給你劍,也就代表了你的準備在江湖謀生。暫時就在莫霞寺呆著吧,下午開始教你練功。你這點本事還不夠看。”
聽到這些,安陽大吃一驚,原來他都知道。安陽早就明白,那一個月的陪練隻是慧空想要打磨自己實力,而不是所謂的打雜。他要傳授自己的功夫就是一個月前所說的大禮了吧。安陽現在更是明白了,這個和尚是真心想要他變得強大。這不正是他的願望嗎?
“大師,收我為徒吧。”安陽行的是拜師禮。
“太子殿下,這樣不好吧。”慧空卻是不肯接受,準備扶安陽起來。
“大師,我告別挽姨他們的時候就說過,從此隻有公子安陽,沒有太子昭。”安陽知道自己早就不是太子了,執意跪著。
“真的決定了?放棄太子的身份?”
“沒錯。”
“好,既然你下定決心,我就收你為徒。”
“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不等慧空說話,安陽就磕頭了。
“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好男兒。”慧空扶起安陽,頗為滿意地點頭。
慧空傳給了安陽一門佛門的內功心法《易筋經》。
這本功法是慧空在這個破寺廟中找到的,本來他也隻是抱著試試的心態。隻是越修煉越發現它的奇妙,暗訪之下才知道《易筋經》是佛門的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麵壁時留下的,這是佛門的頂尖功法了。
首篇說道: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雲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易筋經》共有十二勢,慧空隻得到了前九勢。安陽將心法盡數記下,開始修煉。
第一勢是韋馱獻杵第一勢。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慧空在旁教導著一些要領。安陽一邊聽,一邊運氣。
兩腳平行站立,與肩等寬,雙膝微屈,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五指自然並攏微屈,兩眼平視前方,繼而放鬆,輕輕閉合,眼若垂簾。全身自上而下頭頸、肩、臂、平、胸、腹、臀、大腿、小腿、腳依次放鬆,軀體各關節及內髒放鬆,做到身無緊處,心無雜念。
繼而再做內觀放鬆,神意內收,導引氣血內觀泥丸,自覺頭腦清新,清瑩如晨露。引氣下行,內觀咽喉,引氣下行,內觀小丹田,引氣下行,內觀脾骨,引氣下行,內觀下丹田,引氣沿兩腿內側下行,內觀湧泉。
兩臂徐徐前手舉,掌心相對與肩等寬,兩臂平直,再屈肘,肘節自然向下提墜,兩手慢慢內收,距胸約一拳後,兩手指尖相疊,拇指輕觸,掌心向內。此時要求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舌抵上齶。
安陽嚐試了好幾次,都覺得內力提不上來,別說什麼引氣血內觀泥丸了,眉頭微微一皺。看起來挺簡單的,怎麼就是不通呢。
已經一個多時辰了,安陽終於覺得氣順了過來,內觀放鬆也是到渠成,果然是清瑩如晨露。又是兩個時辰,他已經能夠堅持第一勢十個呼吸了。
安陽回頭看見了慧空還是保持著韋馱獻杵第一勢的姿勢,氣息悠長,遠遠不是他能比的。整個下午,慧空也沒有歇著,一直在練習第一勢。隻是他每次運氣一炷香的時間便停下來打一番拳腳,很快又繼續用第一勢運氣。
這會兒天已經暗下來了,安陽沒有再練習,而是坐下來,仔細思索著自己體會到的一些要領。
這韋馱獻杵第一勢,口訣隻有一句,並不高深的樣子,可是運起氣來總是覺得丹田處阻塞著,特別是環拱手當胸那個動作,現在十個呼吸已經是我的極限了。師父說他當初二十天才完全掌握第一勢,肯定是有道理的。隻是他說修習佛門心法不能一味按照別人的指導來,自己從中領悟才能將這門心法的威力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