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的債務危機正威脅著世界經濟,而中國經濟已經感受到其負麵影響。所以,正確評價當前和未來歐美經濟的走勢,對中國的投資者、企業家和決策者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對於當下的經濟形勢,人們會產生很多疑問:雖然爆發的是美國次貸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可是為什麼中國的經濟同樣那麼艱難?哪些變化導致了我們經濟的下滑?這些變化對未來的中國經濟走勢會有哪些影響?中國與此危機又有著怎樣的瓜葛?
中國經濟為什麼會如此糟糕?對於這一問題,當前的主流觀點是“外部環境論”。正如官方媒體所報道的,2012年中國對外出口已經下滑,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數據顯示,2011年,作為國內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為此,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認為,“中國經濟下滑的重要原因在於外部環境的惡化”。這一觀點與2008年經濟危機的官方解釋是一致的。隻不過,在政府看來,上一輪的麻煩製造者是因房地產泡沫破滅而引發金融危機的美國,而這一次則是被債務危機所纏身的歐洲罷了。朱部長的觀點是:“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當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經蔓延到全球,並波及中國。因此,在外部環境不斷惡化的影響下,自去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開始逐季回落。”
持有這種觀點的還有美國著名軍事政治專家喬治“弗裏德曼(GeorgeFriedman)。2011年6月,弗裏德曼博士在接受韓國媒體《朝鮮日報》采訪時斷言:“中國在以出口為主的結構和貧窮的衝突下,未來10年內將陷入‘危機’。”他的理由是:“中國是沒有內部經濟(internaleconomy)的國家,如果歐洲和美國不買中國產品,那麼它就無法生存。”在他看來,“中國就像外部世界的人質”。
這一觀點無疑具有一定的價值。《世說新語“文學》上有“銅山西崩,靈鍾東應”的典故:漢武帝時期,未央宮前殿的鍾無緣無故地響了三天三夜。武帝驚詫,召問博士東方朔,東方朔說:“銅是山之子,山為銅之母,鍾響就是山崩的感應。”三天後,千裏之外的南郡太守上書說有山崩發生,波及二十多裏。
我們所賴以棲身的世界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彼此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特別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儼然成為一個聯動鏈條,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鏈條都將受到影響。2007年的次貸危機爆發於美國,但最後受影響的是整個世界,歐洲和中國的經濟都為之出現巨大的波動,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歐美的債務危機,尤其是歐元區的債務問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又何嚐不是如此呢?!歐美的債務危機正威脅著世界經濟,而中國經濟已經感受到其負麵影響。所以,如何評價當前和未來歐美經濟的走勢,對中國的投資者、企業家和決策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那麼,現在的疑問是:當前的歐美經濟到底怎麼了?是哪些因素導致了這種局麵的出現?這些因素對未來的歐美經濟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書從許多不同的,甚至是與經濟關係甚遠的領域,搜集了大量的資料。許多經濟研究人員往往會忽視從這些領域獲得認識,但事實證明,這些認識對於研究經濟問題十分關鍵。這些領域包括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曆史學以及生物學,我們從中獲得了很多對當今經濟問題深刻而有效的認識。
綜合上述領域的研究,我們對當前的經濟問題予以梳理。總的來說,當前的世界經濟顯現出一個典型的特點,即缺乏變化。按照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的觀念,缺乏變化就意味著創新處於停滯狀態。“沒有創新,資本主義就無法運轉,經濟體製就會瓦解。”因而,歐美國家當前所麵臨的不隻是經濟的危機,還有社會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