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一區域銀行是一家以質取勝的銀行。它並不尋求大量客戶,更不試圖發展成為一家零售銀行,它注重發展一種關係型金融服務,努力與所有客戶建立緊密的聯係,全麵了解它的客戶,將現有客戶們作為新客戶和新業務的源泉。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了解所在地區的經濟結構、容易掌握貸款人可靠的資信狀況,在發展關係型業務方麵同樣具有信息方麵的優勢。目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可以與小型企業(特別是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商業管理企業、資產管理企業等等)、房地產開發和建設、製造業和批發業、以及高收入個人保持密切聯係,努力發展關係型金融服務,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提高資產質量。
加拿大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
在全球經濟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加拿大金融服務業在國際競爭中是十分成功的。90年代初期,在北美洲銀行排序最大的10家銀行中,加拿大就占4家,即加拿大皇家銀行、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蒙特利爾銀行和蘇科蒂爾銀行。據業內人士分析,加拿大四家商業銀行不僅在北美,而且在全世界都是最好的。與加拿大有限的國內市場相比加拿大商業銀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業績更值得中國的中小城市商業銀行學習與借鑒。
一、加拿大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國際化戰略的曆史發展
加拿大商業銀行的跨國金融服務經曆了一個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早期加拿大商業銀行的國際化金融服務基於兩個戰略原因。第一是對外貿易的推動。早期的加拿大,由於商人聯合,推了國際貿易的發展,貿易的發展使加拿大的經濟結構建立在以出口資源為導向的基礎之上。為了服務於經濟發展所依賴的對外貿易,銀行業必然要進行國際化金融服務。對外貿易是加拿大的生命線,其結果是推動了加拿大商業銀行業國際化金融服務的迅速發展。第二個原因是由於加拿大國內市場的狹小而導致早期銀行業金融服務的國際化發展。加拿大作為一個移民地,國內不同地區缺乏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為了有效地管理資產和債務,銀行業需要進入更好、更深化、更具流動性的資本市場參與金融服務運作。
1817年加拿大最老的銀行蒙特利爾銀行開始營業。作為領頭的銀行,蒙特利爾銀行在早期成為加拿大商業銀行業金融服務成功發展的關鍵。蒙特利爾銀行的組織機構戰略是實行分支製度,其國際分支機構在早期就得到迅速發展,並與世界主要是美國和英國的一些城市建立了緊密的金融服務聯係。其後,蘇科蒂爾銀行於1832年、皇家銀行於1864年、帝國商業銀行於1867年先後開業,並紛紛在紐約和倫敦設立分支機構,開展國際金融服務,為加拿大經濟的早期發展做出了貢獻。
1867年加拿大建國後,製定了新的國家政策。關稅壁壘的設立刺激了外國的直接投資,並使加拿大的金融服務變得更重要。1971年加拿大議會通過銀行法案,作為加拿大所有銀行經營業務的法律依據。銀行法案進一步認識和肯定了銀行分支製度的價值,並鼓勵銀行業的跨國金融服務,這對加拿大商業銀行業的國際化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加拿大商業銀行早期國際化金融服務中,政府的政策對推動銀行國際化金融服務規模的擴大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如果政策和法律對國內市場的限製妨礙了銀行國際化金融服務的比較利益,則國內的限製要為國際化金融服務讓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加拿大商業銀行已經建立了國際化金融服務的堅實基礎,並在擴展國際化金融服務能力方麵發揮著不同作用。比如,蘇科蒂爾銀行集中於貿易金融服務;帝國商業銀行則在外彙金融服務中有更強的優勢;而蒙特利爾銀行則發揮其規模經濟效益。1908年,皇家銀行發展成為加拿大最大的商業銀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經濟格局發生突變,一方麵是全球資本市場中心開始移向紐約;另一方麵是歐洲麵臨經濟恢複,從而創造了極大的貿易機會。麵對這一經濟現實,加拿大商業銀行進一步進行調整,協同其分支機構從這一新的機遇中獲取了巨大利益,並擴大了其專業化金融服務發展的基礎和能力。
1929年~1933年間的世界經濟大危機,使加拿大商業銀行受到一定的影響,但銀行業的資產仍有所增長,資產流動性增強,儲蓄仍不斷擴大。在總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加拿大商業銀行開始轉向金融服務成本控製和分支金融服務網絡的合理化,銀行法案得以修改。基於這一時期經濟的需要,加拿大商業銀行改變了這一規範化金融服務中可行的非價格形式的競爭金融服務方式。一方麵儲蓄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麵卻不輕易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