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匠作營(上)(3 / 3)

但他不甘心,難道就這麼等著袁紹霸了冀州,劉備占了徐州,曹操占了兗州,而自己就被這幾條越來越凶狠的大鱷擠壓在平原這麼一塊小地方上?

於是,卓逸夫決定冒險,不是貿貿然的以身犯險,他想憑借自己超前的知識來將技術化作裝備,憑借數量上的優勢在北方諸侯爭雄中迅速而果斷地搶占落腳之地。

今天郭嘉又這麼一分析,他頓時坐不住了,既然這個鬼才已經表露出決心並且看上去智珠在握地能拿下冀州,那麼,自己就應該在郭嘉的智謀之上,再用金手指來武裝出自己的力量,冀州也好,徐州也罷,總要占據一個才甘心。

那麼,他要開的金手指是什麼呢?

卓逸夫不可能料到自己會穿越,更不是專業的化工物理專家,倒是對古中國的軍事文化頗有點底子,作為一個弱國小民,他不止一次沉醉在先祖們創造出的強漢盛唐中,因此對古代中國的文化和文明甚有些積累,現在倒想起了不少可以用作行軍打仗的東西。

東漢末年,騎兵還隻是騎在沒有鞍子的馬背上充當斥候的新鮮兵種,一沒有馬鐙,二沒有馬鞍,轡頭什麼的也都不齊全,在這方麵大有可為。

但平原如今騎兵並不多,假如這時候就把馬鐙馬鞍顯出去,暫時是賺足眼球了,但以後肯定會後悔。

何況若是要攻城拔寨,騎兵還真沒多少用場。

最關鍵的,現在落到了步兵和攻城器械方麵了。

關於步兵,現在能鍛造出來的,屬於劃時代的裝備是什麼?卓逸夫第一個想到的是陌刀,將突厥人打的連祖宗的草原都不敢待的陌刀。第二個就是甲胄,三國時候的甲胄大部分是皮甲,前後兩片用粗線縫製住,俗稱劄甲的就是這種,防護不是很好,也就比布衣稍微好點。第三個,其實已經在這個時代出現了,就是西涼軍的投槍。三尺半到四尺的槍杆,槍頭是用密度很大的鐵鑄造的,兩軍相逢,奮力投擲而出,殺傷力不是一般的小。

卓逸夫暫時能想到的就這三樣了。

但陌刀這玩意兒他連見都沒見過,更不要說仿製。就算他腦子裏有網上曾經見過的號稱複原圖的陌刀,但他也記得,這種兵器對鐵的要求太高了,這時候最有名的鐵匠也鍛造不來那種強度硬度和柔韌性都堪稱一絕的戰刀來。

但甲胄方麵,卓逸夫卻覺著絕對可以改進,拋出魏晉時候的兩襠鎧,其他如唐宋明時代的鎧甲,他甚至現在還記得樣式,記得用什麼材料。

至於投槍,說難也容易,最重要的是對長度和重量的掌握。穿越到這個時代這麼多時候了,卓逸夫的大半時間還是在軍旅中度過,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什麼樣式的投槍最合手,什麼樣式的槍頭最適合做投槍。

甚至在想起鑄造馬鐙,製作鎧甲葉子以及投槍的時候,卓逸夫忽然之間有好幾次抓住了製造優質刀兵的土煉鋼法,但詳細的究竟是怎樣,他卻彷佛霧裏看花一樣實在記不起來了。

因此,卓逸夫才在決心拿下冀州之後記著要去匠作營裏看看。偉人說過,一切理論和經驗都來自於勞動,不親身去匠作營裏近距離觀察,和勞作在第一線的工匠們交流,那點影子他怎麼能抓得住?!

至於自己跑去匠作營會帶來什麼罵聲後果,卓逸夫不在乎,他對這個時空裏的輿論實在沒有多少的印象,初生牛犢不怕虎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