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3 / 3)

他在北大學習的這段時間,也經常見到那些總把社會公平、法律正義和人格尊嚴掛在嘴邊的專家學者;但他們在自己的課堂和演說中灌輸給聽眾的道理,在景楠看來,不過是景楠高中三年經曆的最好注解。

“中國社會的運轉已經失去了固有的理性準則,人們追逐的東西隻有結果,而不會去追問這結果背後要帶來多少的和諧成本,更不會去關心這結果的得來是否要以道德的退步為代價。……中國的製度建設始終麵臨潛規則的製約,麵對潛規則,人們的態度不是警惕而是適應,人們甚至會以善於利用潛規則作為處事手段高明的表現,而根本不會去問究竟有多少公正和秩序在這樣的操縱中失去了。……人們可以隻為眼前的一點利益,就不問是非,更不管真假,……中國正日漸變成一個沒有理念,沒有原則,沒有道德的社會,……中國社會正麵臨著潛在的巨大危機。”

這些激情而又真摯的話語始終被記憶在了景楠的腦海深處,因為景楠知道,在追尋北大夢的過程中,景楠身邊的人,包括景楠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就誠如所言嗎,使得他們自己不得不麵臨危機。

是的,社會的飛速發展,時代的劇烈變遷,在這樣的現實中,他們越需要一種製度,它不僅僅要看起來不壞,而且要因為它的存在來掩蓋住之下隱秘角落裏的醜惡,隻有這樣,才能讓在這個世上活得戰戰兢兢的人們覺得生活是公平的。

如果說高考製度為中國本已脆弱的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把住了最後一道關口,因而是當代中國唯一合理的製度的話,那麼,以高考的名義而進行的種種違背教育本質和教育理念,甚至違背社會道德和社會良知的行為又哪裏可以有半點合理性呢?這樣的行為,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擾亂了正常的招生秩序,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摧殘了他們身心的正常發展。景楠不禁要問,這樣的行為究竟滿足了誰的即得利益呢?

事實上,在高考製度之下,教育特權破壞社會公平的事情仍然發生;在這個規則下,弱勢群體並不是被擋在了高考的門檻之外,而是在幼兒園、小學與初中、高中的升學競爭中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看看高考製度下,真正有多少弱勢群體的孩子能夠進入名牌大學呢,可是許多人依舊天真地認為,高考製度還在維係著這脆弱不堪的良知。他們卻不知道,為了製度更公平一點,為了社會更有秩序,所有的孩子們還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比高考還要可怕的是以經濟思維主宰一切的教育理念,把對學生的培養過程當成生產流水線上的機器,把學校變成了一個應試教育的工廠,其最終目的隻是為了滿足學校的經濟目標,這樣的學校即使蓋起了摩天大樓一般的校門和教室,又哪裏可以代表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方向呢?

景楠還會時刻關注那些有關教育改革的新聞,在對高考製度是非功過的不休爭論中新一年的高考又要開始了。景楠在心裏麵想,那些複讀的同學們可準備好再次迎接挑戰了嗎,九月份開學之後景楠會在未名湖畔見到他們嗎。

景楠不知道答案,就像他不知道關於教育改革問題的種種答案一樣。

前些天,景楠打開電腦,正好看見某個論壇上的一條評論,這條評論似乎是對景楠的問題的一個最好的回答。

“如今,教育改革的話題似乎又升溫了,這樣的升溫與降溫是周期性的,反反複複之後應試教育仍然在踏踏實實地進行。我一直在想,現在的人們之所以還是會把自己的觀念停留在‘分數麵前人人平等’這句話上,並不是因為他們對中國社會的現實有更深的理解,而隻是因為那一代人在高考製度下獲得的解放感是他們無法理解的,他們在內心深處感激這樣的製度,我也能夠理解他們的感激。但是同樣,他們也無法理解他們這一代人在高考製度下獲得的壓抑感和挫敗感。所以,中國教育改革的責任必須,而且也隻能由經曆過九十年代以來異化教育的一代人來承擔了。”

這麼多年來,不知道峽江一中的孩子們怎樣了?

他們依舊痛恨高考製度嗎?或者說,他們仍然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對高考製度帶來的那樣“公平”的機會感到千恩萬謝。

他們會改變中國教育的未來嗎?

我把所有的文字都粘貼進了文檔裏,希望這些能很好地回答人們所有的疑惑。

明天,畢竟又是新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