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扭轉我國煤炭企業規模小、組織分散、競爭力弱的不利局麵,自2001年起在市場機製強力拉動和政府積極推進之下,以山西焦煤集團、新大同煤礦集團、寧夏煤業集團、龍煤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煤炭大集團已先後組建,組建後的煤炭大集團如何在體製、機製、產權結構上創新?如何培育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戰略管理力?如何有效推進資源開發、實施並購、全麵預算管理、合理納稅籌劃和市場營銷?如何妥善處理項目建設控製、品牌建設等重要問題?這些都是必須引起高度關注並要認真做好的工作。為此,作者結合多年在企業的研究和實踐,對我國煤炭大集團建設的相關重大問題作一係統探索,力圖達到務實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為我國煤炭大集團強身壯骨建設,實現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奉獻一點微薄之力,這也是作者撰寫這本書的本意。

本書共有十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我國煤炭發展態勢和大集團建設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使命;第二部分闡明煤炭大集團的基本內涵;第三部分重點研究煤炭大集團管理體製和機製創新問題;第四部分研究煤炭大集團產權結構改革問題;第五部分研究煤炭大集團核心競爭力體係的培育問題;第六部分研究煤炭大集團戰略管理力的提升問題;第七部分研究煤炭資源的有效開發問題;第八部分研究煤炭大集團實施並購的問題;第九部分研究煤炭大集團全麵預算管理的問題;第十部分研究煤炭大集團納稅籌劃的問題;第十一部分研究煤炭大集團營銷戰略的問題;第十二部分研究煤炭大集團工資分配機製的問題;第十三部分就煤炭大集團建設中必須關注和處理的大項目建設控製、企業品牌建設、精細化管理、物供體係建設、投融資體係建設、人力資源開發、物業後勤改革、學習型企業建設和安全管理等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扼要說明。以上內容雖不盡全麵,但已基本涵蓋了煤炭大集團建設的主要內容。

本書能夠得以正式出版,首先要感謝作者所在工作單位兗礦集團及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山東省國資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各級領導,是他們為其提供和創造了學習研究煤炭大集團建設相關問題的機會,沒有各級領導的厚愛、指導和大力支持,出版這本書是根本不可能的。其次要感謝作者所在兗礦戰略研究院全體同仁的支持和幫助,本書中的部分內容許多同仁參與了研究,應該感謝的是馬金泉、程龍柱、李增良、張振嶺、杜鍾泉、李君清、晉舉文、周劍波、何迎慶、宋啟建、宋瑞梅、彭勇、梁彥森、王铖、徐煜、鄭君、徐龍震等同誌,特別要感謝的是宋瑞梅同誌為其做了文字打印資料整理等工作和馬金泉、周劍波同誌為文字校正所做的相關工作。第三還要感謝在多年合作研究交流中給予指導的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工商學院、原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等院校,以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煤炭信息研究院、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發展戰略學委員會企專委、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國資委職業經理研究中心、山東企業聯合會等研究機構的有關專家教授。同時,感謝多年為其約稿刊登發表文章的《經濟管理》、《煤炭經濟研究》、《中國煤炭》、《煤炭企業管理》、《集團經濟研究》、《山東企業管理》、《煤炭經濟情報》和《中國煤炭報》、《中國礦業報》、《經濟參考報》等相關報刊的各位編輯、記者。

在本書的編輯出版過程中,企業管理出版社給予了大力支持,是他們的辛勤工作保證了本書能夠和大家早日見麵,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由於我國煤炭大集團建設起步較晚,許多製度性問題還需要在較長時間的實踐中進行探索和總結,加之作者水平所限,時間倉促,書中觀點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