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得從1937年說起。
7月7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現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頁。7月29日,北平淪陷;7月30日,天津失守;8月13日,日軍對上海進攻,十九路軍奮起抵抗……
一場民族存亡的戰爭彌漫中華大地,一場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由此拉開了序幕!
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都有守土抗戰之責。中國人萬萬沒有料到:戰爭的厄運降落到他們頭上整整8個年頭!
8月1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嚴正聲明:
“中國之領土主權,已橫受日本之侵略。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
即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根據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的決定,任命蔣介石為陸、海、空三軍大元帥;同時成立最高軍事委員會,蔣介石任委員長;馮玉祥出任中國參戰軍隊的司令官,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將軍為前敵總指揮。
中國參戰部隊約50多個師、70萬人左右。
蔣介石內部,蔣汪矛盾亦漸趨緩和,陳誠、張發奎、朱紹良等一批名將也奉命率部投入淞滬抗戰。
日本方麵,鬆井石根大將統率由10個師團及海軍陸戰隊等約30萬人組成的華中派遣軍,在飛機、大炮、戰車、軍艦的配合下,向上海大舉進攻,企圖速占上海,直搗國民黨首腦機關所在地南京。
中日雙方拔劍張弩,勢在必發!
8月5日,南京蔣介石官邸,南京最高軍事委員會仍在這裏繼續開會,火爐南京熱得仿佛有一丁點兒火星,立刻會燃起熊熊大火。
蔣介石、汪精衛、何應欽等人正在會議室裏舉行盧溝橋事變以來最為絕密的一次軍事會議。
軍事秘書處,蔣介石的親信黃浚在本上迅速地記錄著。
為了全麵迎擊來犯之日寇,各軍應以“以快製快”、“製勝機先”為軍事戰略,實施下列之目標。
目標一:趁日軍主力集中於華北,於8月上旬集中優勢兵力率先殲滅在上海的日本海軍艦艇及海軍陸戰隊,將戰事引向東南淞滬一帶。
目標之二:為確保此一目標的實現,由海軍在最狹窄的江陰要塞江麵,對長江立即實行封鎖。一方麵防止日本海軍溯江而上攻擊南京,另一方麵使上海日本艦艇孤立無援,同時,中國海軍還可乘機狙擊長江中上遊的日本艦艇、商船。
蔣介石又簽署命令:加強江陰要塞岸上炮火力,破壞江陰一帶長江水麵的航路標誌,在江麵通道立即布置沉船使之堵塞,並布設密集水雷,相關部隊進入一級戰爭狀態。
8月8日,蔣介石馬上收到封鎖長江江陰要塞計劃的戰報:
國民黨海軍僅扣留了兩艘日本小商船長陽號、大貞號!
8月6日、7日,重慶、宜昌、武漢、九江、南京等各港口的日本軍艦、商船均全部開足馬力駛往長江下遊,衝過江陰要塞。各港口城市的日本僑民也突然停止一切工作隨船逃離。有的電扇都沒關,有的桌上的飯菜正冒熱氣……
8月6日、7日兩天,大約有30艘日本軍艦、商船衝出江陰要塞。
蔣介石震驚不已,一下子抓起桌上的一尊精美的景德鎮瓷器扔出窗外,他滿臉透紅,鼻翼張得大大的,額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難道是日軍早有預?難道中國軍隊真的不是日本兵的對手?還是……
蔣介石一夜難眠,無數個巨大的問號在他腦裏飛速地旋轉著……
8月25日夜,天熱得使人要發瘋,樹枝一動也不動,知了在樹上互相競唱。南京蔣介石官邸卻是涼氣爽人,最高軍事委員會正秘密進行又一次絕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