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他山之石(1)(2 / 2)

“中國之不幸,莫如此甚!”唐縱對前來探訪的大使館武官酆悌當頭來了這麼一句。

“但願事情能朝好的方向演變。”酆悌安然地說。

“演變?恐怕沒什麼可演變的,隻怕越變越壞。國之安危,民族存亡,全係於委員長一人,危急關頭,偏偏發生這樣的事,真是國之不幸,民之不幸哪!”

一連幾天,唐縱足不出戶,整日呆在其房內長籲短歎,好象世界末日來臨了一般。

忽一日,酆悌派人來接唐縱參加他支持的午餐會。唐縱心灰意懶地去了。

要是在過去,像這種國民黨高官舉行的宴會,往往不用請,唐縱也會滿麵笑容地來到的。

令唐縱吃驚的是,今日到會的人士都興高彩烈,好象慶祝國慶似的,他不禁有些莫名其妙。

午餐會很快就開始了,隻見武官酆悌精神無比地走上主席台,拿起一隻酒杯,高高舉起說:“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

酆悌故意頓了頓,全場一片寂靜,不少人麵帶笑容。唐縱冷漠地看著酆悌。

“委員長已回南京,張學良自請處分。”

熱烈的掌聲響起來。唐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及至他終於回過神來時,掌聲漸稀。他終於按捺不住,突地站起來,大聲喊道:“諸位,張學良行此大逆不道,理應受到電聲聲討!”

“對,對,應通電聲討張學良。”陳濟棠、林翼中、區芳浦等國內來的高官立即站起來附和道。

“委員長又回來了!”唐縱覺得又有了主心骨。

這次午餐會,蔣公子蔣緯國也被請來了,他自然成了蔣介石的替身。蔣公子頻頻舉杯向大家致謝。

20多歲的蔣緯國怎麼會出現在德國呢?

原來,1934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規定:凡大學一年級及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必須參加軍事訓練三個月。時值蔣緯國剛進蘇州私立東吳大學讀大一,所以他責無旁貸參加了軍事訓練。豈料,他從此投筆從戎。

蔣緯國參加的第一屆集訓地點是鎮江南門外舊滿清溪營36標營,全部正規軍事化編製。當時,在集訓隊官長中,隻聞蔣緯國之名而不識其人者,大有人在。所以,當官長們知道蔣公子今日當班的消息後,便故意紛紛出入大門,一睹“小蔣”的風采。根據軍申禮儀,凡官長經過崗位時,站崗者必須舉槍敬禮。此去彼來,蔣緯國一時應接不暇,叫若不迭。事後,他苦笑著告訴別人,“站崗數小時,舉槍百餘回,倒也不失為一種鍛煉。”

軍事集訓回來,蔣緯國便突然輟學東吳,考入國民黨第11期中央軍校。他報考軍校,一為其父蔣介石急欲培養接班人之故,二為當時希特勒稱霸、法西斯主義猖獗之因。

蔣緯國從中央軍校11期畢業後,又來到德國深造,攻炮兵專業。

有蔣公子在場,唐縱更是神采飛揚,大聲說:“希特勒要求政府官員宣誓效忠於他,這一點很值得我中國效仿。國民素質不高,更需忠於領袖,如果我們在忠義上多作宣傳,焉能有張學良這種逆賊……”

頓了頓,唐縱莊嚴地說:“我建議,在座諸位立正向委員長致敬,以示效忠。”

此語一出,滿座肅然。蔣緯國率先站了起來,次而上官雲湘、陳濟棠等也紛紛離座立正。少頃,全體與會者肅立,唐縱儼然成了眾人的主導官。

唐縱的這一舉動,頗得蔣緯國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