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推薦序 此中有真意(1 / 1)

雪小禪

給李菁寫這個序的時候是三伏天。溫度四十攝氏度,蟬在瘋狂地叫著,樓下的荷花池裏荷正盛開。

李菁對我的溫度,像這個夏日的溫度。從認識的那天,到今天。

算來認識李菁有六七年了。那時她還是小孩子,她自稱是我粉絲,寄來禮物和一件白襯衣,還有她的日記——她托人親自捎給我,那時我在中國戲曲學院教學。

再後來她給我寫信件。那時她快大學畢業了,正茫然,讓我鼓勵她考研究生。我自然是鼓勵,並且說,女孩子讀書是最好的。

舉手之勞的事情,我鼓勵過便忘記了。

她果然考上了。來郵件說:“姐姐,因為你的鼓勵,我考取了研究生。”我內心裏轟轟烈烈的 ,未曾想到一句話給一個不曾謀麵的女孩子這樣驚天動地的作用。

即至見到她,才知道是湘西女子,靈性十足,且,美貌潤透。她喚我“姐姐”,聲音好聽極了。

我們終於越走越近,她千山萬水去聽我講座,一次次來我家為我拍照……每次來我家,都要為我整理書籍,然後耐心傾聽。她之低調謙遜加上自身靈性稟賦,使“吧啦”這個名字很快從一群女孩子中脫穎而出了。

吧啦,是她的一個筆名,確切說,我不太喜歡這個筆名,像個稚童,遠遠不如李菁好聽。還好,現在她換了回來。

如果說見證一個人的成長軌跡是榮幸,那麼很榮幸,我見證了她一寸寸的成長軌跡。

從一個稚氣的小姑娘到下筆從容的寫作者,從一個大學生到大學老師,從手機攝影到有獨特品位的攝影師,從平凡女子到有生活品位的李菁……時光贈予她金線,織成了自己的夢想。

很多細節會令人動容。

她無論去哪兒,都會寄些當地的土特產給我。那些來自湘西的辣醬、臘肉,來自西藏的藏香、銀鐲子,來自台灣的雨傘、台北故宮筆記本,西安的點心、古法黑糖……日常的心疼這樣令人動容,家裏的洗腳盆亦是她千裏之外寄來。

重要的是,她的藝術才華閃著逼仄的靈光。在她這個年紀,我不如她。

她學設計,開始為我設計一係列文化產品。明信片、書簽、筆記本、印章、茶杯、壺、包、信封、手機殼、書簡……每一件都獨一無二。設計才華淋漓盡致展現。她隻有一台最便宜的單反相機,卻拍出了無法想象的孤寂、空靈、絕美——我大學講座海報的照片幾乎都是她拍的。

上天太厚愛這個女子了——給了她美貌,又給了她才情。而且,年輕得像一株翠綠的小白楊。

行走。讀書。寫作。攝影。設計。李菁每一項都是她這個年齡的佼佼者。重要的是,她始終保持著低調謙遜的溫度,那是個低姿態的溫度,謙卑者的姿態。她開始習書法,接觸中國傳統文化,與我秉燭夜談書法名帖……

一個女子,在年輕時文字就老了是極大的好事。李菁的文字有靈性、有深度、有張力、有了老意。真替她高興,光陰會把該給她的都給她。

三月的時候,她成為我公眾號“雪小禪”的主編,以她的審美和編輯水平,幾期下來就引起了轟動。很多設計公司找到她。我對她說:“你看,金子放到哪兒都閃光。老天會厚愛勤奮的人。”

我們相約了。到老,她都是雪小禪微刊的主編。她說:說好了,一輩子就是一輩子。

沒寫過序。哪裏會寫序——那天一衝動答應給李菁寫序,她說是我的學生,不小心被推到雪老師位置,且真的有一把年齡了,且,對李菁有著說不出的感激與心疼。

書法中說人書俱老是最高境界。希望李菁越寫越好,做一個精神明亮的人,在藝術的天空和生活的世界中腳踏實地往前走,用寫作抵擋光陰的流逝,用蕙心敏思來書寫光陰中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光芒。

院子裏的荷花開得正好,我等著李菁來看荷花。

等待她的《當茉遇見莉》散發出清幽的香。

我們一起看荷花。像往常一樣,靜觀不語,就已經很好。

雪小禪

暢銷書作家,知名文化學者。曾獲第六屆老舍散文獎、首屆孫犁文學獎等多個獎項。迷戀戲曲,曾任教於中國戲曲學院,被稱“大學生心中的作家女神”。同時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名校聘為“導師”。對傳統文化、戲曲、美術、書法、收藏、音樂、茶道均有自己獨到的審美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