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就剩一張嘴(1 / 2)

武衡天一臉陰沉,他一眼眼地掃過林熙堂、莫殷、徐茂國、葉梓袂以及另外幾個皇權一方的強者,最終隻得長歎一聲。

不是他不想幫陳劍書,而是這‘大義’二字,實在太沉重,就算是蒼穹劍派掌門,也一樣扛不住。

“貧道願意給你們一個交代,給他一個教訓,但是你們也不得再追究此事!”

“如此甚好!”林熙堂爽快地答應了。

“現在,貧道以蒼穹劍派第二代掌門的身份,把弟子陳劍書逐出師門!”

在世外門派的觀念中,逐出師門,是一個門派對門下弟子最嚴苛的責罰,比死還要嚴重。因為就算死了,也依然是師門的弟子,而逐出師門,則什麼都不是!

“但是,這少年也已經得到了相應的懲罰,雖我派與他再無瓜葛,但若誰再因此事問罪他,便是不服我蒼穹劍派的決定,與我派為敵!”

武衡天說罷,氣勢暴漲,逼得皇權派係的高手人人退了一步,林熙堂也不例外。他雖然無法應對林熙堂的‘大義凜然’,但是內裏,還是對陳劍書有所援護。

這是武衡天與林熙堂的一個交易,就算以後梁秋實有所不滿,也不會愚蠢到去推翻,三朝元老、梁唐第一高手與及滄瀾界第一大派掌門的共同決定,說到底,他的寶貝女兒隻不過是當了幾天小二而已。

這就是權力與實力的博弈。

“你們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可是,你們問過我的意見嗎?”陳劍書笑眯眯地說道。

武衡天與林熙堂各退一步,作出妥協,在場的人,都覺得這個決定甚好,既可以維護了皇家的體麵,讓陳劍書得到應該的懲罰,又不會損害了蒼穹劍派的清譽,維護了雙方友好合作的關係。

這可謂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至於陳劍書這個當事人,也不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可問題是,這些大人物們作出決定的時候,完全沒有顧慮過陳劍書的意見,完全把他這個當事人晾在一旁。

陳劍書拿出那把黑玉煙槍,優哉遊哉地掏出煙袋,抽了一小撮煙絲放進煙槍裏,緩緩按嚴實煙絲,點了火,抽了一口,這才淡淡說道:“你們喜歡把‘大義’掛在嘴邊,喜歡凡事都以大局為重,我就跟你們說說這大義!”

陳劍書煙槍一指,他第一個要罵的,是護國公林熙堂。

“大秦國十萬雄兵犯境,我爹虎翼大將軍為國捐軀,而那些秦兵,依然陳兵界川對岸,虎視眈眈。你這當臣子的,不幫陛下洗雪前恥,消除外患。你這身為老丈人的,不替女婿報仇雪恨。不僅如此,如今我爹七七之期未過,屍骨未寒,你居然使那借刀殺人的髒手段,謀害抗秦英雄的親生骨肉,你還有那老臉說什麼大義?嗬嗬,簡直笑話!

你那長女,丈夫尾七未過,便把我趕出了家門,使我不能在父親靈前盡孝道。你教出如此歹毒的女兒,何談大義?”

陳劍書說著說著,居然眼紅紅,流淚了。

陳劍書那大娘,即陳林氏,她不讓陳劍書在靈前盡孝是真有此事。而陳劍書因為此事,還有一段與陳林氏鬥智鬥勇的故事。

因為陳劍書此前有過守靈三年,孝感動天的故事,獲賜‘至孝’金牌。陳林氏怕陳劍書再來一次‘孝感動天’,騙得靖宇帝把那東望候都給了他,便使了小手段,使陳劍書不能祭拜父親。陳林氏想以此讓陳劍書負上不孝之名,鞏固大兒子陳榮的地位。

陳劍書將計就計,服下早就準備好的‘青鳩血’,前去靈堂拜祭陳源,陳林氏以各種手段、借口阻撓,陰招迭出。陳劍書假扮‘急火攻心,走火入魔’,結果騙過了陳林氏,此乃‘瞞天過海’之計。

陳林氏自作聰明,用一招‘順水推舟’,以送陳劍書到長山界老家休養為名,把他趕出家門。當時陳劍書十分虛弱,陳林氏是希望他直接死在路上。這是陳林氏‘趁火打劫’之計,俗稱趁你病拿你命。

陳林氏這當娘親的,自然知道她那兩個兒子不成氣候,心性才智都不如陳劍書,她護犢心切,便以如此陰險的手段對付陳劍書。

就算陳劍書僥幸沒死,父親七七之期未過,不在靈前盡孝,反而出遠門,這是孝之大忌,這樣一來便可毀掉陳劍書‘至孝’的名聲,就算陳劍書有蒼穹劍派撐腰,這東望候爵位也是無望。

直到探子把寶船上情況報告陳林氏,她才知道那狡猾的陳劍書,竟然是‘假癡不癲’,‘走為上計’,她怕陳劍書那經脈盡斷是旁門左道造成的假象,怕他在長山界‘借屍還魂’。她之前還在顧忌蒼穹劍派,這才痛下決心,派出林管家根絕後患。

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陳林氏萬萬想不到,她用來坑害陳劍書的陰招,今天會成了陳劍書痛斥她父親的事據。

陳劍書聲情並茂,說得有理有據。這現場的人,個個道行高深,自然不是什麼蠢貨,他們都明白陳劍書說得在理。大秦與梁唐剛剛打完一仗,林熙堂這個護國公,不去跟秦兵拚命,反而欺負陳劍書這英雄的親兒子,還是使陰的。林熙堂居然還有臉說那人族大義、皇家威嚴,實在說不過去。而且,陳劍書早有至孝的名聲,他所說的陳林氏那所作所為,大家都相信,況且陳林氏不在場,無法爭辯。陳源為國捐軀,別人親兒子想盡盡孝也不行,這樣做也太不厚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