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北大荒,那些曾經的故事(1 / 2)

《山海經》中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的記載,“大荒”一詞意指整個東北。由於黑龍江地處大荒之北,因此,北大荒又是新中國建立前後一段時期裏黑龍江、嫩江流域以及黑龍江穀地與三江平原廣大荒蕪地區的代名詞。

北大荒,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傳說,很早很早以前,東北平原上,有一戶人家,家徒四壁,窮得叮當響。

一天,娘把她的18個兒子叫到身邊,語重心長的說:“咱們家沒有地,就這兩間草房,你們兄弟不能糗在家裏,都出去找一條生路吧。年根兒回來,我要看看你們都學會了啥謀生的本事,明白了啥人生道理。”

一年裏,兄弟們東奔西走,打短工,當長工,看到的是富人吃喝玩樂,感受到的是窮人饑寒交迫。他們回來告訴娘:“這天下太不公平啦!”

娘說:“此話怎講?”

“窮的窮,富的富,窮富不均。”

“你們想咋辦?”

“殺富濟貧!”

娘憂心忡忡,說:“你們殺了人,人家要是認出你們是娘的兒子可咋整啊!”

兒子們說:“我們在下巴頦子粘上大胡子,保準誰也認不出我們!”

於是,兄弟們化好裝,開始了他們的殺富濟貧之旅……所以,在東北,人們把那些或殺富濟貧或殺人越貨,或呼哨山林或奔走荒原的強人稱為胡子;對那些盤踞在各個山頭占山為王的一個又一個的武裝團夥,民間則稱他們為綹子。

常言說,狗逼急了咬人;老話說,人逼急了為匪。

在新中國以前的那些年代,關東的土匪多如牛毛,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好漢上梁山--逼出來的。

有的人因為什麼事,被官府通緝,或被仇家追殺,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當口,一咬牙,一跺腳,上山吧!有的農民房無一間,地無一壟,被地主老財逼得走投無路,一把火點著東家的糧倉,拎一把菜刀,上山吧!也有為了逃婚的,也有為了躲債的,還有圖官、圖財的。有人說:“不當胡子不當官,不下窯子不為太太”。說的是男人當胡子為匪、女人下窯子為妓,都是改變自個兒身份的一個契機。綹子裏也傳唱著這樣的一首歌謠:

當胡子,不發愁,

進了租界住高樓;

吃大菜,睡妓館,

花錢就像江水流。

槍就別在腰後頭,

好似神仙真自由!

西北連天一片雲,

天下耍錢一家人。

清錢(匪語,耍錢的)耍的趙太祖,

混錢(匪語,當胡子)耍的十八尊。

據說,十八羅漢是胡匪的祖師爺。在佛教中,十八羅漢有殺富濟貧、普渡眾生的說法。這也正好迎合了北方關於胡子來曆的傳說。

在我國古代,人們把宗教與各種學術流派劃分為佛、道、儒三教,把社會上各行各業、各色人物劃分為九流:

上九流是:一流佛主,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員外,六客商,七燒(燒鍋)八當(當鋪)九莊田。

中九流是: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風水(陰陽先生),四流批(批八字、算命先生),五流丹青(書畫),六看相,七僧(和尚)八道(道士)九琴棋(古時琴和圍棋,標誌文人)。

下九流是:一流高台(唱戲),二流吹(吹鼓手),三流馬戲,四流剃(剃頭),五流池子(開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腳)八配(配種的)九娼妓。

按這樣的標準劃分人的等級,胡子還是上九流的上流呢。

在東北解放前的幾十年時間裏,美麗富饒的白山黑水曾屢遭蹂躪。先是日俄戰爭,老毛子和小鬼子在中國打,接著就是日本鬼子的侵略。家國破碎,饑民遍野,關東的山川大地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於是,一些不堪淩辱、不甘奴役的人們組織起來,起局,占山、建綹。亂世英雄起四方。一時間,在東北廣袤的土地上湧起了千百股土匪。他們有的是純胡子,殺人越貨,無惡不作;有的則隻搶大戶、吃大戶,殺富濟貧;也有的被招安收編,成為敵偽的幫凶;還有的既為匪又抗日,或先為匪後抗日,或先抗日後為匪,真是林林總總,很難說清誰好誰壞。

其實,很多人對胡子並不陌生。上世紀風靡一時的“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淋漓盡致的演繹了胡子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