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張大中趕超陳曉(1)(1 / 2)

張大中執掌國美董事會主席權位後,加速拋棄陳曉路線。在張大中眼裏,陳曉曾經被其稱為“小人”,他更欣賞黃光裕的經商風格和為人。

陳曉與張大中較勁,相互間看不起

張大中接替陳曉的位置後,外界對他有很多的好奇。大家都想知道他如何看待“國美事件”、如何評價黃光裕和陳曉以及他執掌下的國美未來是走哪條路線。

2006年,陳曉創立的永樂與大中簽下合並協議,但幾個月後永樂卻並入國美,陳曉也因此成為國美總裁。張大中大怒,稱陳曉為“小人”。2007年12月19日,國美收購大中,陳曉諷刺張大中:“(張大中)幹幹淨淨地離開,什麼都不要,股份也不要,未來也不要,隻要錢!”

2007年7月,張大中把自己一手養大的仔——大中電器,賣給黃光裕之後,發誓再也不踏進大中電器一步,並開始埋首於自己的投資生意。不過,這3年來,他並未放棄對國美的關注。“都在北京,用北京話講都是哥們兒,對國美這3年的故事,肯定要看一看,應該說還很熟悉。”

在張大中眼裏,陳曉是“小人”,而他將黃光裕稱為“哥們”。2007年之前,黃光裕、張大中在北京雖然鬥得你死我活,不過,兩人都非常尊重、佩服對方的商業才幹。

“我們曾經在北京市場切磋10多年。”張大中小心翼翼地選擇了“切磋”一詞。“我們說的切磋,是在競爭中切磋,不是麵對麵的我教你、你教我。行業人一看就明白,所以這樣的競爭使我們兩人都受惠了。”張大中回顧說。

張大中舉例稱,他早年經銷音響,黃光裕則主要經銷彩電。“大中彩電銷售隻占銷售額的5%,北京城的彩電銷售已經快被國美壟斷了,我拿他怎麼辦?於是我幹脆把彩電的價格定得比國美低,價格低還不能賠本,我就買一千送一百,那一百就讓顧客在我的店裏買音響產品,當時我們一台彩電比人家低50元錢。”於是,大中電器買彩電的人開始排隊,這下,輪到黃光裕頭疼了。“他馬上意識到賣場裏一定要豐富商品的門類,如果80%產品都是彩電,都便宜10塊就沒利潤了。”黃光裕迅速調整戰略,迎戰張大中。

張大中與黃光裕之間的貼身肉搏,讓他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黃光裕的另一麵。外界通常認為,黃光裕在管理上不夠精細、粗線條,張大中不這樣認為。他記得,黃光裕在2005年就對北京的門店就有了比較萌芽狀態的經營管理手冊。“應該說他向外界表現的時候,沒有過多陳述企業的細膩管理,但嚴格地說,企業能夠高速發展,如果不是管理得非常科學和細膩的話,是跑不動的。就像一個人,跑得遠,一定是心肺功能好。”

同樣的,黃光裕也認為張大中在北京的門店經營得非常不錯。他曾經對他的下屬說過:“我們在北京打不過大中,在上海打不過永樂,不用期望太高。”國美曾經的一位中層幹部如是說。

除了生意場上的競爭,倆人也有把酒言歡、一起放鬆的時刻。張大中曾邀黃光裕一起看足球賽。但是他很快發現,黃光裕的腦子裏除了生意,別的都裝不下。“北京人看足球是再正常不過了。黃光裕看足球不會看,罰任意球時,他說站一排人什麼意思?這說明他全部心都集中在企業。他也不關注高爾夫、滑雪什麼的,他是我見過的所有老板裏麵最專注的。”

黃光裕的敬業給張大中帶來極大壓力。“他敬業,半夜開會到三四點,給我很大壓力。應該說,在他的引領下,我們這些跟他競爭的對手們也不得不敬業,不然的話我就落後了。現在他打造的企業聘請我,我覺得用北京話講是人家看得起你。是不是這樣?我們應該給麵子。”

人生閱曆足夠豐富,使得張大中深諳人情世故,善於溝通。在被問到是否介意別人稱他為職業經理人時,他笑著表示:“我店小二都做過,還在乎別人稱我職業經理人?”張大中的這種心態讓黃家人大為放心。反觀陳曉,他始終無法擺正自己的身份,一直在老板和職業經理人兩種身份間糾結。

對於陳曉時期的國美,張大中不願過多評價,隻是表示:“過去兩年確實錯失了一些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