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星空,繁星點點。在銀河係第三懸臂獵戶座上,一顆黃矮星,太陽,散發著光和熱,照耀著自己的私人空間。距離太陽1.5億公裏,一顆藍色星球,地球,從46億年前開始,就從太陽攫取能量,孕育著自己的生命和文明。生命隨時間流逝,文明隨時間興衰。在地球曆史畫卷中,出現了一個個引領時代變革的巨人,也造就了各個文明災難的毀滅者。在地球第五次文明當中,出現了亞裏斯多德、哥白尼、牛頓、馮.諾依曼、普朗克、愛因斯坦等科學巨人,尤其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提出光速不變原理:光在真空中總是以恒定的速度c0傳播。人類無數生靈都曾仰望星空,思考著生命從何處而來,文明又要走向何方。人類文明形態經曆了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當然,人類曆史時期各個部落和國家為了生存、發展以及更多占有資源,進行了無數次戰爭,尤其近代兩次世界大戰。不管怎樣,人類文明如弱小的螞蟻,磕磕碰碰,一直向前方。從微觀粒子到遙遠星河,人類都付出了艱辛勞動,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發展。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60種基本粒子基本都已被實驗所證實,而希格斯玻色子和引力子是最後兩種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比利時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說。
地球紀元公元1970年代,戴維.李領導的康奈爾低溫小組首次發現了氦-3的超流動性。
地球紀元公元2013年11月23日,人類科學家利用埋在南極冰下的粒子探測器,首次捕捉到源自太陽係外的高能中微子,這種中微子被稱為宇宙“隱身人”。
地球紀元公元2015年9月14日,LIGO 探測到首個引力波信號。
地球紀元公元2016年3月15日,人工智能AlphaGo(阿法狗)以4:1戰勝李世石。
地球紀元公元2016年9月27日,M國人馬斯克說要把成百上千人送上火星。
地球紀元公元2016年9月25日,C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正式啟用。
地球紀元公元2017年10月1日,C國發射繞月五號,對月球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采樣分析。隨後C國科研人員對月球采樣進行分析與研究。
地球紀元公元2018年7月27日,NASA和SpaceX合作,將“龍”飛船送上火星。
地球紀元公元2020年9月5日,C國建成世界最大的粒子對撞機。
地球紀元公元2020年10月6日,C國發射繞月七號,帶回大量月球采樣。
地球紀元公元2021年4月6日,人類第一次踏上火星土地,M國、C國和R國各1人。
地球紀元公元2022年6月12日,C國某市,某研究所。
梅帆拿了助理給的粒子對撞報告,仔細看了半小時,失望再次掠過心頭。經過近10個月的正負電子對撞實驗,希格斯玻色子,傳說中的“上帝粒子”還是沒有找到。他泄氣地坐在辦公室,喝了一杯紅茶,因為這幾年的辛勞,心髒不太好,醫生建議他喝紅茶,並且不要太勞累。梅帆不禁有些苦笑,世界真會毀滅麼?可我們連“上帝粒子”的影子都沒發現!2015年,斯蒂芬?霍金,曾經冷酷地聲稱: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行動可能會在10年到100年的時間裏讓世界終結。2016年9月,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也是極力反對建設這個超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就是民間,對於是否有必要建設對撞機也是莫衷一是。反對者說是浪費資金,倒不如把這些錢投到改善民生;讚同者認為粒子物理是揭示物質本源和宇宙秘密的法寶。梅帆聯合國內很多粒子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包括20多位院士,聯名上書,陳述建設超大型粒子對撞機的重要性。最終,2016年年底,總花費不少的世界最大粒子對撞機項目通過批準。2020年建成的粒子對撞機環形隧道長度達到100公裏,是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7-8倍的能量。如果得到有重要價值的成果,國家還會資助建設。可是現在,並沒有發現所期盼的“上帝粒子”,難道還要爭取國家資助進行更高能量對撞機的建設嗎?梅帆感覺自己就像貪婪的小孩。或者,放棄“上帝粒子”的尋找?
“老爸,回來啦?”,女兒梅芳打招呼。
“嗯”。
“是不是又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