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避稅,你了解嗎(2 / 2)

綜觀我國的稅法,稅收優惠主要用於鼓勵農、林、牧、漁、水利等行業和能源、交通、郵電等基礎產業的發展,促進科技、教育、文化、宣傳、衛生、體育等事業的進步,體現國家的民族政策和扶持社會福利事業的初衷,鼓勵發展第三產業,提倡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鼓勵商品出口,吸引外商投資,搞好經濟特區。

稅收優惠的形式:

1.減稅

減稅是對納稅人按稅法規定的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給予減征一部分的措施。國家在稅收法規中規定減征,是為了給予某些納稅人以鼓勵和支持。稅收減征都是按稅法規定進行的。

2.免稅

免稅是對納稅人按稅法規定應納的稅額不予征收,是鼓勵某些納稅人或某些特定行為的一種措施。例如:我國稅法規定,農業生產單位和個人銷售自產初級農業產品,可以免征增值稅。

免稅與免征額不同,所謂免征額是指從征稅對象應繳稅款中扣除的免予征稅的數額。征稅對象小於免征額時,不征稅;超過免征額時,隻就超過部分征稅。免征額不屬於稅收優惠,它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不對誰形成優惠,是構成稅收製度的一個要素。

3.出口退稅

指稅務部門根據稅法規定,對出口企業已出口商品原來所承擔的流轉稅予以退還的措施。其目的是為了鼓勵出口。納稅人出口適用稅率為零的貨物,向海關辦理出口手續後,憑出口報關單等憑證,可以按月向稅務機關辦理該項貨物的退稅。

4.先征後退

先征後退是先依據稅法,將納稅人應繳的稅款征收上來,再由財政部門予以全額或部分返還的措施。例如,1994年稅製改革後,曾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流轉稅超稅負返還,即先根據統一的流轉稅法規對其征稅,然後再返還其在新流轉稅製下的稅負超過原流轉稅製下稅負的差額。

個人取得的哪些所得可以免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如果想合理避稅的話,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個人所得是可以免交稅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的規定,下列個人所得可以免納個人所得稅:

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麵的獎金;

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保險賠款;

軍人的轉業費、複員費;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免稅的所得。

退休工資是否應繳個人所得稅

退休工資是否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退休的條件是什麼。根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全民所有製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1.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

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準工資的90%發給;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標準工資的80%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革命工作,連續工齡滿20年的,按本人標準工資的75%發給;連續工齡滿15年不滿20年的,按本人標準工資的70%發給;連續工齡滿10年不滿15年的,按本人標準工資的60%發給;退休費低於25元的,按25元發給。

如果達到以上退休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7款的規定,退休的工資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