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怎麼出現的
我國關於信用的最早記錄,是西周時期泉府作為當時國家財政金融機關對外賒貸。
隨著曆史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信用活動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兩漢時期出現了專門從事放款收息的子錢家,漢武帝曾派人出訪各地,向無力謀生的人發放免息或低息貸款,用於購買種子、農具等。南北朝時期我國出現了由寺廟經營的典當業,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信用機構。經過唐、宋、元商品經濟的發展,明清時期錢莊和票號先後興起,銀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隨著現代銀行的出現和發展,銀行信用逐步取代了銀錢業的古老信用,成為現代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
總之,信用交易和信用製度是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不斷發展而建立起來的。與此同時,信用交易的產生和信用製度的建立促進了各種金融機構的產生。
典當行屬於什麼機構
“蟲吃鼠咬,光板沒毛,破褂爛襖一件兒——”《大宅門》裏獐頭鼠目的掌櫃坐在圍欄後麵拖著長腔數落著當物,身無長物的白家七爺落魄地到當鋪當皮大褂。
典當行是一種古老的信用機構,它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我國,典當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是《後漢書》,書中描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甘陵相劉虞奉命攻打幽州,與部將公孫瓚發生矛盾。“虞所賁賞,典當胡夷,瓚數抄奪之。”劉虞原打算把受賞之財質押外族,卻被公孫瓚劫掠。這是曆史上將“典當”二字最早連用的一次,是把典當活動作為一種社會經濟活動加以記載的。它表明,典當在中國至遲興起於東漢,中國是典當行為產生最早的國家之一,距今已有1800年的曆史。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典當行業又悄然興起。1987年,四川成都成立了第一家新興典當行,至此,新典當行重新開始在中國發展。現在,國內有典當行1300餘家,主要分布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北京、上海等地。在國家法規的嚴格規定下,現代的典當行已經完全脫離了舊社會典當行的營利模式,成為中小企業和個人短期融資的重要手段。
典當的技巧
並非物物可當,必須是典當人有權處置、能保存並可以轉讓的生產生活資料,如房屋、汽車、企業設備、產品、運輸工具、個人的金銀飾品等變現能力強的物品。
典當不等於出賣,當金不等於實物價值。當鋪作為一種金融機構,主要業務是辦理以動產、不動產、權利質(抵)押為基礎的短期貸款。當金一般為物品二次流通價的50%~80%,二次流通價不是商品原售價,低於實物價值,當金少,還款也少,當戶並不吃虧。
當金並非越高越好。典當行的收費標準由國家統一規定,每月需支付一定的綜合手續費,借得越多,交得越多。所以,千萬不要把“當東西”與“賣東西”兩個概念混淆。如果你隻需要1000元,即便你押給當鋪的是價值3000元的物品,也不必非借3000元,否則要多交費用。
當期不宜過長,贖當要及時。提供短期借貸是當鋪融資的一個特點,續當時間越長,支付的綜合手續費也就越多。目前全國典當行大都以月為單位,最短為5天,最長6個月。典當期滿後可以續當。
銀行是怎麼產生的
銀行一詞,源於意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場上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後英語轉化為Bank,意為存錢的櫃子,而早期的銀行家則被稱為“坐長板凳的人”。
在我國,之所以有“銀行”之稱,則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曆史相關。在我國曆史上,白銀一直是主要的貨幣材料之一。“銀”往往代表的就是貨幣,而“行”則是對大商業機構的稱謂。把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銀行,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
銀行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現了貨幣兌換業和兌換商。
第二階段:增加了貨幣保管和收付業務,即由貨幣兌換業演變成貨幣經營業。
第三階段:兼營貨幣保管、收付、結算、放貸等業務,這時貨幣兌換業便發展為銀行業。
近代歐洲最早的銀行是1580年建於意大利的威尼斯銀行。此後,1593年在米蘭、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1621年在紐倫堡、1629年在漢堡以及其他城市也相繼建立了銀行。早期的銀行以辦理工商企業存款、短期抵押貸款和貼現等為主要業務。現在,西方國家銀行的業務已擴展到證券投資、黃金買賣、中長期貸款、租賃、信托、保險、谘詢、信息服務以及電子計算機服務等各個方麵。
銀行是經營貨幣的企業,它的存在方便了社會資金的籌措與融通,它是金融機構裏麵非常重要的一員。
中央銀行的三大職能
中央銀行是什麼銀行?是不是和街上看到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一樣呢?
不是的。中央銀行是一國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機構,在各國金融體係中居於主導地位。中央銀行雖然也叫銀行,但其性質和職能卻與商業銀行完全不同。
全球成立最早的中央銀行
在說到中央銀行時,必須提到1656年成立的瑞典銀行和1694年成立的英格蘭銀行,它們經過一係列的改組後成為國家銀行,可謂是全球成立最早的中央銀行了。
那麼,中央銀行是幹什麼的呢?
簡單地說,中央銀行有三大職能——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國家的銀行。
1.發行的銀行
發行的銀行是說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的發行權,是各國唯一的現鈔發行機構。
首先,中央銀行必須根據經濟發展和商品流通擴大的需要,保證及時供應貨幣。
其次,中央銀行必須根據經濟運行狀況,合理調節貨幣數量。一方麵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穩定;另一方麵,推動經濟持續協調增長。
最後,中央銀行要加強貨幣流通管理,保證貨幣流通的正常秩序,為此,中央銀行要依法管理貨幣發行基金,嚴格控製貨幣投放,加強現金管理,做好貨幣印製、清點、保管、運輸、收兌等方麵工作。
2.銀行的銀行
這是指雖然中央銀行不對個人或企業辦理一般業務,但它仍然辦理銀行固有的存貸款和結算業務,隻不過對象是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作為金融管理的機構,中央銀行對其他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活動也通過這一手段進行管理,所以說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
3.國家的銀行
國家的銀行指的是中央銀行代表國家從事金融活動,實施金融監管。具體體現在:
第一,代理國庫收支。從世界範圍看,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都負有代理國庫的職責。各級財政部門在中央銀行開立賬戶,國庫資金的收繳、支出、撥付、轉賬結算等均委托中央銀行無償辦理。此外,中央銀行還代表國庫辦理公債券、國庫券的發行和還本付息事宜。
第二,向政府融資。中央銀行不僅代理國庫存款、執行國庫出納與結算,而且對國家提供貸款。在國家財政狀況穩定情況下,中央銀行以國庫券貼現或國家債券抵押的形式向國家提供貸款。
第三,保管國家黃金外彙儲備。一國黃金外彙儲備數量的多少是一國國力強弱的標誌,也是一國維持對外經濟活動穩定的物質條件。中央銀行負有持有和管理國家黃金外彙儲備的責任。為此,中央銀行應隨時研究國際收支及外彙市場動態,保持適當國際儲備,及時調整儲備結構,避免外彙風險。
我國的中央銀行是中國人民銀行
你是不是經常在電視和廣播中聽到“我國央行”這個字眼,它指的就是我們國家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的領導下,依法獨立履行職責,不受地方政府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幹預。
中國人民銀行依法製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監督管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彙市場、黃金市場;防範和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穩定;確定人民幣彙率政策;維護合理的人民幣彙率水平;實施外彙管理;持有、管理和經營國家外彙儲備和黃金儲備;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經理國庫;會同有關部門製定支付結算規則,維護支付、清算係統的正常運行;製定和組織實施金融業綜合統計製度,負責數據彙總和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組織協調國家反洗錢工作,指導、部署金融業反洗錢工作,承擔反洗錢的資金監測職責;管理信貸征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係;作為國家的中央銀行,從事有關國際金融活動。
中國人民銀行的總行設在北京,在全國各地設有眾多分支機構。
所以,你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中國人民銀行的牌子,它們是中國人民銀行的派出機構。中國人民銀行不對普通市民開展業務,所以,看見中國人民銀行的牌子,可千萬別進去存錢、貸款什麼的。
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範圍有哪些
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存款、放款,辦理轉賬結算為主要業務,以贏利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
商業銀行最初吸收的主要是活期存款,利用這類資金以適應短期商業放款業務,故稱為商業銀行;又因依靠吸收的存款為其發放貸款的主要來源,故又稱為存款銀行。
商業銀行的主要特點有:
1.在所有製結構上,以國家獨資或控股的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同時發展一定數量的股份製商業銀行。
2.在現階段,商業銀行不得在境內從事信托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不得投資於非自用不動產。
3.實行風險管理,包括資產負債比例管理。
我國有多少家商業銀行
我國現代商業銀行主要有四類:
1.國有獨資商業銀行
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我國商業銀行體係中處於主體地位,它是從國家專業銀行演變而來的,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
2.股份製商業銀行
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以來,我國陸續組建了一批股份製商業銀行,它們包括交通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投資銀行、招商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海南發展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12家。
3.城市商業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吸收地方財政、企業入股組建而成的,是股份製性質的。截止到1996年底,全國共有18家城市合作銀行掛牌營業。
4.外資商業銀行
自1979年首家外資金融機構在我國設立代表處以來,外資銀行已成為我國金融體係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國的商業銀行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正努力把銀行辦成真正的銀行和現代商業銀行,以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
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