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我要做皇後(2 / 2)

“Yes,madam!”

宋玉如是很美,不過,沒有感情之前,莫少遊也不想兩人之間發生什麼進一步的交流。純肉體的關係,有不如無!

意外遇到酒中仙子宋玉如,然後這美女又加入了莫少遊的計劃,雖然是有條件的。不過,宋玉如的頭腦和能力都是超一流的,她的加入對於莫少遊未來的發展將會是難以估算的助力。

當宋玉如將自己在許州城的小酒館轉讓之後,一行人踏上了南行的官道。

而在莫少遊一行人趕往江南的過程中,整個大唐的形勢開始發生劇烈的變化。從來,一個穩定的王朝要走向沒落,都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變遷。然而,由於武則天代唐,李唐正宗和武家之人的爭鬥不休,使得這個看起來繁華穩定的盛世在經曆一係列的突發事件之後,很快步入了王朝沒落的後期。

金陵,史上曾是三國時期吳國都城,也是兩晉時期東晉的都城,曆來被不少人認為這裏具有帝王之氣。

當日,李賢和裴炎悄然出了洛陽城,便是馬不停蹄地趕赴了金陵城。而作為他的合夥人,徐敬業、駱賓王等人早已經將金陵、揚州等地打造成了他們的牢固根據地。

在武三思聯合韋玄貞將李顯從皇帝的位置上趕下來的時候,裴炎一夥人就得到了消息,也立刻做出了布置。

李賢,曾是太子,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朝堂之上,都是有著不低的名聲。當他神秘失蹤之後,很多人一度想過他應該已經死了的情況。隻是,當李賢再度出現在世人麵前,他的威望也就隨之悄然恢複了不少。

當李賢到達金陵,看到此處聚集的十萬雄兵,心中的帝王之念在一瞬間攀上了頂峰。他,本來就應該是大唐的帝王,因為自己的母後的原因,他險些連命都丟了。對於自己所遭受的一切不公平待遇,李賢很自然地認為這是武家那些人在背後玩的把戲。是以,當他發現自己有了足夠的兵力的時候,李賢立刻雄心萬丈地發出了征伐的檄文。

檄文稱,武三思陷害前太子,謀殺先皇,禍國殃民……總之一句話,凡是能讓武三思身敗名裂的事情,不管武三思有沒有做,在這檄文中都是扣在了武三思的腦殼上,甚至於,莫少遊的死也歸罪於武三思。

前太子李賢登高一呼,那真是應者雲集。再加上裴炎這位前宰相的推波助瀾,隻是,短短幾天,金陵城的大軍就聚集到了二十多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漲。同樣的,各地的李氏親王也都搖旗呐喊,更是不少人擁兵一方。

“太子殿下,如今我方形勢大好,正好可以出兵北上!”

大軍數量激增到二十萬以上,徐敬業終於坐不住,找到李賢,要求開始北伐,隻要打下洛陽城,那麼,他就是李唐的中興功臣,他就能再現祖上的榮光。

“敬業賢侄,此事不可操之過急!”

李賢沒有答複徐敬業,反而是裴炎先開口反對,“賢侄啊,雖然我方是正義之師,隻是,如今洛陽形勢不明。武三思掌控大局,如果我們逼得太急,隻怕適得其反。”

“宰相大人,若是我們不趁早進兵,萬一等那賊子徹底掌控洛陽、長安的軍權,縱然我們能聚集百萬大軍,想要輕鬆攻克洛陽,隻怕也是十分困難。”

“賢侄,你說的也有道理。隻是如今,朝廷在武三思那賊子的手中掌控。太子殿下的討賊檄文發布不久,民心如何,尚未得知。此時出兵,並不是最佳時機。昔年太宗陛下曾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隻要我們掌握了民心,何愁天下不定?”

聽著徐敬業和裴炎的對話,李賢一直沒有表達自己的看法。待看到兩人都無法說服對方的時候,李賢才揮揮手,道:“裴大人,關於北上進兵的事情,本宮的看法是,我們先出兵!”

“太子殿下?”

聽了李賢的意思,裴炎很著急。而李賢則是擺擺手,阻止裴炎繼續說下去,接著道:“本宮的意思是,我們發兵,但是卻不攻城,隻是做出佯攻的姿勢。武三思並無甚特別的才幹,隻要我們擺出兵鋒,不怕那賊子不手忙腳亂。屆時,隻要武三思出岔子,朝堂之內,定然會有變故,或許,這一場大亂可消弭於無形!”

李賢始終是站在儲君、乃至帝王的角度考慮問題,也著實按照太宗所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論處理事情。而他的這一做法,可以說是中庸之法,既不讓徐敬業的一腔熱情被打擊,又沒有讓裴炎太難看。

“太子殿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