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先插個插曲。早在清朝鹹豐年間,這地方的客家和當地人曾發生過持續十幾年的曆史罕見的大規模械鬥,死亡幾十萬人,堪為中國地方種族爭端的血腥事件。1912年,民國政府隻好專門成立了一個廳縣級(今台山赤溪鎮)的地方供那些客家人落腳定居,但由於彼此爭端已久,加上漁業資源爭奪等各方麵紛爭,一些大大小小的摩擦依然長期存在。在林萱看來,他們這次遇到的事件應該屬於這類土客紛爭了。
隻聽那村長模樣的漢子對李立等人說:“下麵要由你們推舉一個人代表我們和對方比武,死傷由命,勝則可放了你們,輸了則一個輪一個上去,直到贏為止,明白了嗎?”
這時李立明白對方意思了,無非是想借他們之力參加比試,死傷任何人漁村都沒任何損失。
李立說:“說吧,怎麼個比法?說實在我們不是你們要抓的山匪,但如果這次比試能幫助你們平息一些紛爭的話,我們還是會盡力的!”
那漢子說:“如果你們能贏得比試,你們是不是山匪我都會守信用放你們!你看,上麵兩塊礁石間隻架了幾根竹子,下麵沙灘上則插滿了削尖的竹簽,你要和對方在竹子上比兵刃,摔下來死傷自負。“
林萱見了那些竹子,對李立說:“我上去吧,我自小就練習那上麵的功夫,就算打不贏都不至於掉下去的。”李立補充說:“能夠的話,也盡量別讓對方丟了性命。”林萱點頭:“這點你不說我都會這麼做,因為嚴格說,我和他們一樣是客家人。”說完,林萱在旁邊武器架上取了把長劍,輕輕幾下點跳就躍到了竹竿上麵,引來了漁村裏的一陣歡呼。
林萱低頭一看下麵,那些竹簽插得密密麻麻,掉下去是絕無生路的。過了片刻,赤溪那邊上來了一位提劍的精瘦年輕人,林萱看他躍上來的身手,應該屬於傳統的中原武林世家。對方拱手道:“在下姓楊,敢問姑娘尊姓?”林萱也禮貌的回答說:“小女子姓林,希望這次我們能點到即止,勿以血光相見。”那年輕人答道:“希望如此吧,不過刀劍無眼,小心了!”說著就出招先發製人,向林萱刺出分上中下三路的淩厲劍花。林萱心裏不悅想“這人怎麼這麼沒禮貌呢,得殺一下他傲氣才行”,馬上沿竹竿後滑幾步,接著長劍飛離出手,在那年輕人身邊呈螺旋狀轉了一圈再飛回手上。那年輕人身體左右搖擺躲避飛劍,差點就失去了重心,當即嚇出了一身冷汗。
李立在下麵看著,對李誌說:“中原人都喜歡玩劍術這些東西,咱們南方人哪裏用得著?徒手都能鬥贏他們!”其實是李立不擅長兵刃才這麼說,死要麵子而已,他心裏還是很佩服林萱的劍法的。
竹竿上,那年輕人見一襲不成,開始施展起遊走功夫,在幾根竹竿上四處飄逸,冷不防的刺出一劍。
林萱看著,暗自歎道:“中原的劍術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齷齪了?”當下站立不動,以不變應萬變,隻在那年輕人人刺出劍來才擋一下。觀察了一會,林萱發現這年輕人輕身功夫是好了,卻沒下盤功夫,當即用力一踩腳下的竹竿,然後飄到了另一竹竿上。被踩的竹竿應力向上彈起,那年輕人在遊走間沒料到腳下忽然會冒出這竹竿,不覺意被絆了一下,身體當即就朝竹竿漏出的空隙處倒下。說時遲那時快,林萱當即又伸腳將身旁另一竹竿踢了過去,正好架到了那年輕人身子下麵,救了他一命。
這一切下麵的人都看在了眼裏,禁不住一陣掌聲雷動。年輕人自知技不如人,道了聲謝就紅著臉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