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立一早起來,就在天井處碰到了李華近。
李華近心情不錯,一來賀老瘟被除,二來自己的勢力地位有了靠山,他越發察覺太老爺的深不可測了。雖然,太老爺的更多秘密他還是無從得知,不過他深知這一切早晚會一點點的揭開的。李華近對李立說:“阿立,今天老爸獎勵你一次,特意讓阿福陪你過古井,你可以鑽到那烤鵝的窯子裏吃個飽。”李立大喜說:“那我馬上出發,中午時候可以在那邊狠狠吃一頓啦...放心,傍晚少不了大家的!”轉身瞥見阿福,見他正在一旁發呆流口水,估計已經在向往著中午的那頓美餐了。
古井是崖山附近一個地名,和三家村隔海相望--那“海”當然就是銀洲湖了,廣東人都喜歡將那些大江大河叫作“海”。
過不了三刻,阿福和李立就出現在三家村碼頭上了,而他們即將登岸的碼頭對麵,則是一處叫“奇石”的地方,當年,宋丞相陸秀夫正是在那地方背著小皇帝投海自盡。李立遙望對岸,見目前的江麵雖然還是很寬,卻怎麼也無法將它和當年的海戰情景聯係起來。
閑話少說,大約半小時後,李立他們就在銀洲湖那頭登了岸,經過一塊石頭時,李立習慣性“呸”地吐了一下口水--他不是第一經過這裏了。那石頭上刻有些大字:“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前麵的那個茅龍體“宋”字顯得非常突兀,是明代儒學大師、書法家陳獻章後來添加上去的,而後麵的字則是那張弘範本人的手筆。將近一千年來,估計象李立那樣對張弘範嗤之以鼻的人已經不計其數,可見民族節氣始終存在於大多數中國人的心目中。
奇石的不遠處就是一墟鎮,聞名遐邇的“古井燒鵝”正出產於該地,那也是李立此行的目的地。
李立和阿福沿岸邊台階往上走的時候,一直有位衣著肮髒的老人跟在他們身後。開始時李立沒在意,以為隻是普通的行往之人而已,及到他們坐進一茶寮休息的時候,那老人竟也在他們身邊坐了下來,周圍頓時一陣汗臭酸氣。
李立雖有少爺脾氣,但畢竟知書達禮,不便對人生氣,於是對那老人說:“請問老伯跟著我們是出於什麼原因呢?有需要幫助的請明言,我們還要趕路呢。”老人依然不說話,對著李立左右打量,最後才點了點頭說:“是了是了,一定就是了。”李立不解的問:“什麼是了是了?阿伯您沒事吧?”老人這才清了清喉嚨說:“小兄弟,老夫在這裏住了幾十年,一直就在留意尋找一個人,今天老夫相信是遇到了。不介意的話,可否跟隨老夫到貧舍一趟?”李立出於好奇,心想:“去看看他到底想要幹嘛也好,反正歇著也是歇著。”於是示意阿福一起,跟那老人離開了。
在茶寮附近樹林裏拐了幾個彎,才到得老人的屋子,李立環顧四周,發現這個地方還真不好找,因為屋子就隱藏在林中一巨石的後麵。老人說:“到了。”他手指指向的卻不是房屋,而是那巨石。
李立越發覺得奇怪,正在這時,巨石竟然轉動了一下,地麵上露出了個小口子。“請進,小心跟在老夫後麵,勿亂走動。”向下走不了多少級台階,頭頂上的巨石又是一轉,周圍變得漆黑一片。
“拉著我衣服,跟我走。”老人的話很有命令性,李立二人不由自主乖乖的跟在後麵,前腳深後腳淺的走了起來,這時已經是平路。隻覺不知道拐了多少個彎,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好不容易終於停了下來。
這時依然是漆黑一片,隻聽老人說:“一會要有個心理準備,你們都站穩了。”話音剛落,李立他們隻覺得地上一虛,連人帶地板都好像往下墮了一下,再定睛一看,眼前竟是一處大廳,旁邊是一些石凳石桌,四周都燃著閃閃忽忽的蠟燭,光線還是很充足的。
李立自上次昏迷過一次,對這種事情已經不再覺得那麼不可思議,但阿福卻被嚇呆了:“少爺,今天是個出門的好日子呀,怎麼咱們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呢,這是什麼地方?咱們現在不是已經死了吧?”李立罵道:“閉上你個烏鴉嘴!本大爺豈是那麼容易死的人,你阿福也有個大大的福字,死不了的!”老人在一旁說道:“兩位莫慌張,老夫沒惡意的,帶你們來此,隻想完成一個使命而已。先坐下,聽老夫說一個故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