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2)(2 / 2)

曾經,楊溯也曾跟著眾多上山放牧牛羊的孩童一起掏鳥窩、尋野果、撿枯柴。那時的他,圖的就是一個玩耍。可現在,即使這樣簡單的玩耍,也是可望而不可及。

冷冷清清的農村,已經讓人失去了待下去的興致。隻有夜幕來臨,靜靜地坐在屋簷旁邊的那顆一人粗的李子樹的枝幹上,看著天空中的繁星點點,楊溯才會暫時性的忘卻所有一切,無憂而無濾。

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對於整天大多數時間都陷入孤獨無聊中的楊溯來說,他總是忍不住的想回到小城,回到那個冰冷卻又隨處可見人影的小城。

至少在人群中,孤獨的楊溯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然而,每每想起父親對他說的話,或者說父親對他闡述的道理,他就製止了自己的衝動。

楊父的話,或者說楊父的道理,是現在的楊溯所不能理解的。即使他理解所謂的字麵意思,可他也不可能把它融入在生活中。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生活經驗。

而缺少生活經驗的楊溯,也就隻能服從於自己內心的抉擇。即使內心搖擺不定,他也隻能感性的隨著它的更改。

一如那次郊外野炊,一如那次河邊傾聽。

而麵對楊父的道理,那不時於耳的道理,楊溯卻又理性的選擇抗拒。理性的堅持著自己內心的感性。直到九月的來臨。

九月初,隨著楊父楊母的一聲令下,楊溯回到了小城。因為還有半個月的時間,楊溯就要隨著另外幾個同伴跟著那所謂的姑父一起去漢城讀書了。而在此之前,一些必要的手續還要提前辦好。

而楊溯隻是跟著去辦了一張身份證外,就開始了自己的自由生活。

楊溯自由生活中找的同伴就是毛放,也隻有男人與男人的交往中,才不會摻雜除了友誼之外的任何東西。也因此,楊溯才算是無憂而無慮。即使這無憂而無慮的日子,隻有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

這期間,楊溯和毛放一起打台球,一起去河裏遊泳,一起去上山挖蘭草..雖說沒幹什麼正經事,可在他們這個年紀,這不正是讓他們開心快樂的事情嗎?

九月中旬,快要玩瘋了的楊溯總算是重回現實。現在的他,就要開始離家求學了。而通知了毛放和顏玫的楊溯,卻是對杳杳不見音訊,但料想已經回到鄉下的晴嵐格外傷感。這既是對不能再見到對方而遺憾,也是對那份還未開花結果就已結束的感情而惋惜。

而就在離家的那一天,就在登上汽車的那一刻,楊溯看著離去的顏玫和毛放的背影,看著那遙遠的西方,看著西方盡頭那若隱若現的群山之巔,終是輕輕地歎了一口氣:沒來的,終究是沒來。該走了,始終都要走。

而汽車的鳴笛聲,也在這一刻漸漸地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