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不止一次地問自己,我究竟是誰?我究竟是如何成長為現在的模樣?
可答案未解,亦無解。
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有太多的事,無可奈何。
就好比一日與室友聊天時,她所說的那樣,總覺得人越是長大,就越是覺得不快樂。隨著成長,我們不得不斡旋在人際關係間,不得不對周遭的一切察言觀色,不得不被迫接受付出與回報常常不成正比的事實,不得不在大浪淘沙中竭盡所能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
羅曼·羅蘭說,“認清這個世界,然後愛它。”可現實中太多的例子——年過半百兒女健在卻不得不撿垃圾為生的老人,想進商場替孫女買對發卡卻被拒之門外的老人,為證明塵肺而不得不開胸驗肺的工人——都讓我無法由衷地愛上這個世界。
或許,正是抱著類似於“我已經喪失身為人的資格”、“我已經不想再那麼努力了”諸如此類的想法,才會有太多人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盡管對於他們的選擇,我們無法以世人的標準去評判它的對錯,抑或者我們對這一問題本身的理解上就早已有所分歧,但正如我曾在一篇文中所寫的那樣,你要記得,感到迷惘時,你可以選擇逃避,卻不可以選擇消失;可以選擇放棄,但不可以選擇結束。隻有活著,你才能看到希望。
過去那些你所認為無法逾越的障礙與溝壑,那些足以把你整個壓垮的失敗與磨難,在“活下去”這件事麵前,便隻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這個世界,或許我們的確無法由衷地愛上它,但至少可以認清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然後,好好活下去。
這,便是我構思這部長篇的最初想法。
可全文進行到三分之一時,卻忽然有種偏離原有初衷的感覺。延嵐,魍魎,魑瞳,結夏,延生,輕歌,這些原本帶著強烈愛憎的角色,他們仿佛生出魂靈一般,有了自己的意識。他們的愛恨嗔癡,他們的孤注一擲,我幾乎可以清楚地看見前方正等待他們的最終結局,卻對此毫無辦法。甚至有段時間,我差點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把這個故事繼續書寫下去。
好在,如今這個故事終於呈現在大家的麵前。而關於曾經出現在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命運,到了最後,也再無法說清究竟孰是孰非,究竟誰背叛誰,誰利用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