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與從眾——人性中的瘋狂基因

當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狂熱被喚醒時,他們會為一切事物而瘋狂。

世間的很多事情都會讓人瘋狂,而這種瘋狂源於內心深處的貪欲。本書中描寫了許多這樣的例子,現在看來,故事中有些人的行為甚至有些可笑,或者讓人覺得難以理解,但當時人確實因為一些微不足道、虛無縹緲的東西瘋狂了,甚至丟掉了性命。

欲望與生俱來,上天從來不會不公平地拒絕給予任何人。在今天,我們身邊同樣麵臨著許多的誘惑,一旦內心的欲望被激發出來,也許會如同書中的古人一樣失去理智。

本書的作者查爾斯·麥基是一位蘇格蘭詩人、記者和詞作家。早年曾旅居法國,1834年來到倫敦,之後一直從事新聞工作。他多才多藝,不但文筆幽默,還通曉音樂,他作詞的歌曲《歡呼吧,孩子》曾風行一時。而本書作為其代表作,則被稱為描寫人類社會群體迷失現象的經典之作。

書中講述的許多故事都對生活在當下的人們有著啟示意義。在密西西比泡沫、南海幻夢這兩大曆史上的股票投機事件中,貴族、王室、牧師、官員、平民百姓全部陷入一場巨大無比的股票投機騙局之中,最後的結局慘不忍睹。

人們瘋狂地執著於鬱金香這種植物,以至於它的價格猛漲,達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天價。

宗教聖物的崇拜又是一件十分狂熱的事。人們對所有的聖物都情有獨鍾,無論多麼醜陋、肮髒,最後就連人的骨灰也被當做聖物,引發了眾人的哄搶。

在關於預言家的故事中,你很難清楚地分辨人們是真的癡迷於那些有權威預言家的預言,還是根本就不在意預言是誰做出的,他們唯一關注的可能就是這是一個預言。

強盜也博得了人們的歡心,詩人、劇作家都給了他們極高的評價,這段故事就是關於曆史上的俠盜的。

誰會想到頭發和胡須會和政治扯上關係,但事實就這樣發生了。在法國、俄國,專製皇權與宗教神權為了它們進行了曠日持久的鬥爭。

決鬥被人們當做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歐洲各國的人們都有著決鬥的傾向,使得它成為幹擾社會秩序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國國王都想盡辦法去製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很難想象一句沒有準確的出處和深刻含義的話,會受人追捧。人們把它用到各種各樣的場合,但這樣的流行語“其興也忽哉,其亡也忽哉。”不過,人們馬上又會找到新的流行語。

十字軍東征,這個延續了幾代人的曆史事件,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歐洲各國的人民瘋狂地湧向聖城,前仆後繼。而支撐他們的宗教狂熱也在歐洲代代相傳,直到這種狂熱慢慢消失,歐洲才逃脫了這種噩運。

書中描寫的種種衝動、欲望、狂熱,不僅限於那個時代的人們,它更揭示了人性中存在的讓人瘋狂的基因。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沒有人不處在被欲望支配的邊緣。在這樣的社會中,人更應當多一點內心的寧靜。如果你仍想做一個非常冷靜和克製的人,不至於陷入欲望的旋渦,那麼你應當靜下來,看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