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懷著悲憤交加的心情寫這篇後記的。
這時,長白山屠熊案已近尾聲,犯罪嫌疑人被抓獲並招供。在此期間的多次踏察中,我關注8年的母熊“好媳婦”的那片領地,再沒有出現過它的活動痕跡。領地已被一頭體重300斤以上的大公熊占據。我這才意識到,在慘案中慘遭滅門的,是“好媳婦”和它的子女們——兩頭一年零三個月的半大熊和一頭今年臘月才出生的3個月大的幼熊……好媳婦領地的北緣距我的住處5000米,它和火狐狸、青鼬、山貓、灰鬆鼠、小飛鼠、野豬、麅子、黑啄木鳥、褐河烏、星鴉、綠啄木鳥、鬆鴉、棕黑綿蛇等許多動物,是我山上的近鄰,也是我作品的主人公。它們給了我解讀生物進化真諦和原始森林奧秘的金鑰匙。我時刻把它們掛在心上,常去看望它們,哪怕隻看見一絲爪痕、一個模糊的足跡或一截糞便,都感到無比高興。
鹹豐年間的《朔方備乘》有一章“艮維窩集考”,記載東北有48座大窩集(窩集,滿語:黑森林)。《中俄璦琿條約》等三個不平等條約,劃走了其中18座大森林。剩餘的30座,曾遭日、俄的大量砍伐。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建設需要,開始全麵砍伐,最後隻餘長白山保護區約1960公頃的原始林未遭斧斤,這也是中國唯一一座具有北溫帶與寒溫帶地理物候特征的原始林。當年48座大窩集均以滿語命名,我身邊的這座森林滿語為“納秦”,意為“綠海”。可以想象,當第一位登上長白山之巔的女真人,眺望山下無垠林海時,他脫口而出:“綠海!”從古至今,三條大江從天池發源造福兩岸;綠海庇蔭東北亞風調雨順。
原始森林是陸地上動植物物種最豐富的地方,是自然萬物演示進化奇跡的大舞台,是物種間共生互動生命之網的完美典範。五年來幾乎每個晴天,我都充滿好奇和興奮地踏上山路,用所有感官在林中尋覓、迎接、遭遇自然界時時處處都可能出現的大大小小奇跡與驚喜。這座森林於我是創作源泉,心靈寄托,神聖之地。這裏有世上最新鮮的空氣,最清澈的水,最美的野花和蘑菇,最動聽的鳥鳴,最純粹的森林音畫……2005年秋,黑熊的求偶季,我第一次聽說,一頭母熊被8頭公熊追逐著翻山越嶺遠去。眾公熊看中的是它的生命活力與成功養育小熊的經驗,從此母熊得名“好媳婦”,那時它大概5歲。從那時起,我年年都看見它的活動足跡,並兩次與它在林中遠遠相望。漫漫八年,它成功養育了兩窩小熊,自己也罕見地活到十二歲零四個月(熊的壽命為25~30年,在獵殺不止的情況下,平均隻活3~5年)。由於長白山生存環境嚴酷,公熊與母熊的比例為5∶1,由此看來,好媳婦堪稱功勳熊。
那一年,我還聽說另一個山林故事:在海拔千米的針葉林深處,一個老獵手在距地麵一米半處砍倒一棵冷杉。他事先算準樹倒的方向,使倒樹準確地落在十多米開外的一個大樹樁上,把整棵樹離地麵5尺橫架在空中。他這麼幹有個緣由,等三十年後,這棵倒下的冷杉上將生長一種寄生植物長鬆蘿,獐子(原麝)最喜歡吃鬆蘿。那時候,自己的小孫子長大了,就可以在這棵冷杉上綁套子套獐子。然而,三十年不到由於過度獵殺,長白山的獐子已經絕跡。氣候變暖,森林過度幹燥以及受旅遊影響,長鬆蘿正大麵積消失。至今,我仍然記得站在那棵幹透了的倒木前渾身冰涼的感受,它把我對長白山的美好幻想擊得粉碎。這座原始林在上世紀曾遭到酷獵、打鬆子等大規模破壞。現在被旅遊占去10%以上,打鬆子屢禁不絕;保護區不斷遭到各種名目的蠶食;鬆花江源頭出現在汙染源;二道白河變成了二道“黃河”;林區小鎮快速膨脹,各色人等大肆圈地;野生動物棲息地不斷減少;東北虎、遠東豹、猞猁、棕熊、青羊、原麝、梅花鹿、黑熊、水獺、兀鷲、金雕、大鵟、黑鸛、雕鴞等珍稀動物已經滅絕或正在滅絕……就在寫下這行文字的時候,一隻長尾林鴞落在我窗前工地的塔吊上,發出“唉、唉、唉”的連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