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筋鬥雲”號核聚變飛船(1 / 2)

當楊憶身穿乳白色太空服走進“筋鬥雲”號核聚變宇宙飛船駕駛艙時,黃昏的落日正緩緩降下,今是公元090年6月5日。

海南文昌發射場指揮大廳內早已燈火通明,所有設備滿負荷運行,各工位坐滿身穿藍色航調度工作人員服裝的科研人員。

現場直播的實時信號已經向全球媒體開放、各路媒體的直播已開始一個時,顯然這是一次萬眾矚目、極其重要的發射。

指揮大廳內,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身穿白色襯衫的美女記者正對著全息成像設備做現場直播:

“各位觀眾,我正在海南文昌航發射場指揮大廳內,和大家一起等待這激動人心的時刻。通過航科研人員數十年辛勤努力、由中國研發製造的全球首艘核聚變動力宇宙飛船‘筋鬥雲’號將在這裏發射。

這將是人類航器推進方式新的革命,宇航員楊憶駕駛的‘筋鬥雲’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後,它的初始速度將達到每秒三百公裏,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它將加速到每秒六百公裏的最高速度,創造人類航新的奇跡,載著人類探索宇宙的願望,飛向茫茫太空,將在飛行150年後到達4光年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

指揮大廳的全息監控畫麵上,猶如一個巨大葫蘆的“筋鬥雲”號宇宙飛船靜靜聳立在一號發射工位上,著陸器宛如一雙巨大的銀色雙足,穩穩支撐著龐大的船身。

銀灰色船身上五星紅旗和“中國航”幾個藍色大字格外醒目,從它三十層樓高的巨大體型來看,至少是重達數千噸的大家夥。

和以往宇宙飛船艙室結構、需要大推力運載火箭將其送到地球軌道不同,“筋鬥雲”號外形看起來有些怪異。

尾部巨大圓筒狀的核聚變反應堆推力引擎和儲能裝置,足足十幾層樓高的樣子,看起來比機頭大了許多,給人一種尾大不掉的感覺,這已經是地球上目前最新型號的型化核聚變動力反應堆了。

根據設計的理論參數,“筋鬥雲”號核聚變反應堆中心溫度高達數億度,猶如引爆一顆穩態燃燒的型氫彈,人造太陽一般照亮前進的星空。儲能裝置中的能源氘和氚足夠維持飛船在宇宙空間中全速飛行數千年。

而飛船的中部,便是高度智能化,可以全自動自持運轉的型生態循環係統,通過尾部的聚變反應堆提供能源。

生態係統中的環境模擬猶如一個微型恒星係統,白晝分明的人造太陽讓植物產生光合作用,類似地球生態係統,自動生產出足夠一人長期生活所需的空氣、淡水、水果蔬菜、穀類、並能合成肉類等食物。

飛船尖錐形的頭部,則是飛船名副其實的指揮中樞,主係統是計算能力相當於五千萬萬憶次運算速度的量子計算機,具有龐大的計算能力,可代替人工控製整艘飛船的運轉。

製造人工重力的重力離心機,則位於飛船腹部,同樣由尾部的核聚變反應堆提供能源,進入地球軌道後,受控重力離心機會啟動,通過飛船底部離心機的高速旋轉製造人工重力場,讓人在零重力環境下能夠如履平地般行走。

整艘飛船全部由最新型高強度納米材料打造,外部傳感器具有規避型隕石撞擊的能力,而機身厚達一米的納米材料機身,在碰到避無可避的隕石帶時,“筋鬥雲”號將自動開啟能量罩,船身將被核聚變反應堆供能的防護性高溫磁場籠罩,高達三萬度的高溫能將隕石碎片瞬間氣化。

為了具備足夠自衛能力,飛船一共裝備六門由中央計算機控製的高能激光炮,安裝在飛船頭尾和腰部,可連續發射溫度高達十萬度的高能激光,打擊任何航行途中對飛船構成威脅的目標。

毫不誇張地,“筋鬥雲”就是一座靈敏堅固的飛行堡壘。

自二十年前全球首座商用核聚變發電站並網發電開始,可控核聚變能源巨大的商業和軍事價值便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