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暴力醫仙》更多支持!
“唉吆,我的心肝寶貝兒吆!”荔菲凝一手揪著溫柔柔的尾巴,慢步朝庭院外的廣場走去,打遠就聽到廖老三驚天動地的呼聲。
廣場中央圍被內院的弟子仆役圍得水泄不通,遠遠的可以看到各色靈光在人群上方閃爍。荔菲凝不動聲色的走到人群外圍,將神識探到人群中心。
隻見人群中央的空地上,一個二十上下的白衣男子正轉動著金色折扇與對麵的士卒陣列對峙著。隨著他的動作一簇簇金,紅,綠,藍色光波快速向著對麵的陣列砸去。
那陣列約莫有十五六人,呈倒錐形狀展開,外圍一圈皆是持盾牌的弓卒,弓卒背後站著一小圈巫醫女,中心的位置一個同樣二十上下,一身銀色鎧甲的青年將官,雙手舞動著一杆兩米多長綴著“巫馬”字樣的大旗,口中不斷發出喝令。
外圍的弓卒隨著將官的喝令不斷交疊變幻著手中的盾牌還弓弩,在擋住對麵男子的光波攻勢間隙不時向對麵射出帶有各色靈光的弩箭。
空地另一側,廖老三正來回檢視麵前著著一高一矮兩個鼻青臉腫的男孩,“小七這眼睛都發紫了,唉吆,我們小四這鼻子都打歪了”,再看看兩個孫子背後幾個內院的小弟子各個臉上都掛了彩,胡子一吹,更大聲嚷嚷起來,“這都是哪個殺千刀的龜孫子對娃娃下這麼狠的手?我家娃娃將來可著臉吃飯的!你爺爺的站出來看老子不削死你!”
“嗚嗚.......就他們!”不說還好,廖小七聽爺爺這個一說,頓覺無限委屈,哇哇大哭著伸手朝對麵一指。
廖老三一看孫子掉了金豆子,火氣更勝,挨藤條時這小祖宗都沒哭過呢!一臉怒容的回頭朝著廖小七手指的方向一瞅,滔天怒火立馬化作一臉呆滯,“額.......——!”
隻見對麵方陣一邊的空地上,正歪七扭八的癱著十幾士卒,各個被打的麵目全非不說,有的還舍了胳膊腿,幾個巫醫女正在給傷員治療包紮。打的這麼重怎麼補刀呀!
“不是他們,是拿旗子那小子!”小四廖承訓糾正道。“那幾個蝦兵蟹將哪是我們對手?”
“爺爺的,那麼大個子欺負一幫小毛頭!”廖老三兩眼一瞪,擼了袖子就要加入旁邊的占戰局,還沒邁開腿,就被身後的幾個修士拉胳膊抱腰的給攔住了。
“三伯!您可別衝動!”
“三叔!淡定淡定,承禮那不打著麼,您插上一腳於理不合。”
“臭小子,別攔著老子,爺爺的欺負到我廖家門口子了,我怎麼淡定!”
“三叔,是咱家小毛頭先動手的。”咱不占理呀!
“三爺爺,您冷靜,儒修哪是亂打的,打不好要遭雷劈的!”見幾個長輩眼看攔不住脾氣火爆的廖老三,一直垂頭站在一側的小二,廖承守趕緊閃身到廖老三身前,將手往嘴上一罩,低聲提醒道:“那巫馬家的小子最多就是個禦事,您都結丹了,越階打儒修可是大傷功德的,劃不來!就看大哥收拾他吧。”
在儒門中,大部分的儒修都不具備武力或者武力低下的幾乎可以忽略,隻有少數修習射禦、樂、書的儒修才具有真正意義的攻擊力,算是儒門中的武修。這其中自然以樂和書的攻擊力為最,但是這兩種儒修也是最少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儒修飛升時看的是治國輔政的功績,而這兩個方向卻極難在王室立足,自然極少有儒修願意專心鑽研。而射禦在儒門武修中最為常見,常為朝中武將。這本是兩類技藝,但是時下多數的儒門武修走的都是“射而優則禦”的路線,故而合並為一類。(這個射不單單指射箭,兵器普上常見的十八般武藝皆在其列。)這種儒修極少單獨行動,上陣時多半都會帶著麾下的凡人士卒,論單打獨鬥他們在修真界自然是雞肋中的雞肋,但若是與士卒合並其殺傷力可就不容小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