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女巫製造者何小竹(代序)(1 / 1)

潔塵

老話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套用這句話來說何小竹:“成都本沒有女巫,被何小竹製造了,也就有了女巫。”

何小竹的“女巫係列”寫了有好幾年了,他所製造出的那種味道,飄蕩在成都這個城市的空氣裏,並蔓延到其他城市。這幾年來,成都媒體圈、藝術圈、詩歌圈以及時尚寫作圈的女性聚會,都有意無意地自稱或被稱為“女巫聚會”,這個稱謂雖然不能說發端於何小竹的小說,但是被他強化了,又被“女巫”們自己所認同,於是也就傳播開去了。這幾個女性圈子互有交叉,關係盤根錯節,但都和何小竹有著友好且深厚的交道,換句話說,何小竹在成都的女性群眾基礎相當好,這成了他寫“女巫係列”的前提。

我不知道究竟該怎樣來描述何小竹製造出的那種味道,統而言之是巫氣,細細辨別一下,是清淡、恍惚、自戀、倦怠,是廢話連篇和妙語連珠,是瞬間的清醒和總體的迷茫,是鬱悶和歡愉的穿插往來,也是虛無和現實的相互搭救。這是一個族群的精神狀態和情緒狀態的寫真。如果說要延伸到什麼主義上去,那就是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還有一些浪漫主義。這話何小竹不愛聽,他最怕“主義”,這個比較宏大的詞彙總是讓他皺眉頭。

其實,與其說何小竹製造出了一種味道,不如說他提煉出了一種味道。這種味道是都市的、女性的、當下的;它既鮮明又暖昧,既養人又傷人,既讓人向往又令人厭倦;它一直存在著,散發在女人的眉間嘴角,散發在成都的火鍋店和酒吧裏麵,散發在一個個曲終人散興意闌珊的夜晚裏,它們像女人身上的香水、手中的煙和杯中的酒以及愛慕發生時的荷爾蒙氣息一樣,散發掉了,然後,被何小竹捕捉並描述出來。

透露一點小說背後的事情:這部小說裏的《寫字的女巫》中的“葵花”,原型正是本人。這一點我殊為得意,到處跟人說,在這裏又說一遍。這是一篇被逼無奈而產生的小說,結果是,寫出來後何小竹自己非常滿意,而我當然更加滿意。我覺得“葵花”揣著字四處粘貼的形象,跟我所向往的“妖裏妖氣”的境界非常吻合。我不是一個女巫,連何小竹自己都這麼說,你不是一個女巫,你這人為人做事都太較真了。所以,我很感謝何小竹,在他的小說裏,我終於成為了一個女巫。

200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