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落實才是硬道理(1)(2 / 2)

但是,作為做好工作的另一方麵,在喊好口號、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實。因為無論是多麼科學的決策、多麼宏偉的藍圖、多麼超前的戰略、多麼美好的設想、多麼健全的製度,如果隻是喊些口號,不落實在行動上,也隻能是“盤中沙”、“水中月”、“夢中花”,也隻能是掛在牆上、說在嘴上、寫在紙上,永遠不會實現。喊口號與抓落實,作為一項工作的兩個方麵,不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隻做其一,不做其二。

但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有些人在安排部署工作時,出於或急於出成績,或急於樹形象,或心情浮躁,或好大喜功等種種目的,往往隻注重喊一些激動人心的“口號”,做一些引人注目的“宣傳”,發一些空洞無物的“指示”,而對於工作落實的具體方法、關鍵措施、意見建設,往往很少費心思、動腦筋、下精力。在“口號”上雷聲大,在落實上雨點小,必然導致結果上的不盡人意,最終走向失敗的結局。

創建於1995年的“紅高粱”在鄭州開出第一家中式快餐店獲得成功以後,創始人喬贏便以挑戰“麥當勞”的口號一夜成名,被冠以“中國連鎖快餐領頭羊”的名號。伴隨著知名度的上升,紅高粱開始了高速的連鎖擴張,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兩年中先後在深圳、上海等20多個城市發展了50多家連鎖店。由於企業擴張太快而資金和管理能力卻準備不足,紅高粱陷入資金危機,管理上也趨於失控,各地的連鎖店已經無法統一管理,產品質量無法保證,最終導致紅高粱在客源流失和資金缺乏的情形下,於1998年倒閉,喬贏也因為被控非法集資罪而鋃鐺入獄。

除了“紅高粱”的慘敗之外,“榮華雞”的退出也同樣引人矚目。“肯德基開到哪,我就開到哪!”是1994年“榮華雞”在北京開第一家分店時的豪言壯語。它在成立之初的兩年內達到了單店150萬元的單月銷售額記錄。但由於擴張速度太快,管理上缺乏標準化,很多工作無法落實到位,最終失去了消費者。6年後,北京的最後一家“榮華雞”在安定門歇業。一些專業人士在對“榮華雞”的失敗找尋原因時曾指出,“榮華雞”的失敗源於在管理上缺乏標準化。當“榮華雞”在初期進行大規模擴張時,一方麵在產品標準化上,對包括原料質量、食品加工方法等沒有嚴格的限定;另一方麵在服務標準化上,對包括員工的文明規範以及店堂環境設置等沒有具體的標準要求和嚴格的質量監控體係,結果導致每家店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最終失去了消費者。

可見,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是絕對不行的,必須在落實上下功夫,這才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喊口號”與“抓落實”的辯證關係,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一些必要的口號與宣傳是可以的,但不能僅僅隻局限於喊口號、搞形式、做樣子,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工作的落實。要拿出更多的時間、精力與智慧,多思考、多研究,多出台一些切合工作實際的好決策、好辦法、好措施,在落實上下硬功夫、真功夫、苦功夫,真正做到:身到,同群眾打成一片;眼到,既看到成績,又正視不足;心到,千方百計出好點子、好主意;力到,全力以赴地解決問題,把難事辦好,把好事辦實。要始終牢記:那些隻會說空話、喊口號的人,收獲的必然是人們的冷漠和反感。隻有那些抓落實、辦實事的人,才會得到人們的稱讚與認可。

3.人人都要樹立落實的觀念

對一個組織來說,落實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要把工作落實到位,就要求每個人都要具備落實的觀念。

深圳華為公司老總任正非有個非常有名的理論:在引進新管理體係時,要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用他在一次公司幹部會上所講的話作為解釋最合適不過了:5年之內不允許你們進行幼稚創新,顧問們說什麼,用什麼方法,即使認為它不合理,也不允許你們動。5年以後,把人家的係統用好了,我可以授權你們進行最局部的改動。至於進行結構性改動,那年是10年以後的事。正是因為這種對製度的尊重和始終如一的貫徹落實,才創造了華為的春天。

任正非的行為,正是落實精神的一種體現。同樣,世界快餐巨頭麥當勞的成功也是源自於每一個員工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