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用人與管理中經濟學啟示(2)(2 / 2)

那麼,如何恰當地避免考核誤區,做到按績分配和獎罰分明?介於 “智豬博弈”的觀點,有以下幾種改善方案。

1將食物減少到原來的一半,這時候如果小豬去踩,大豬就會把食物吃完;同樣,如果大豬去踩,小豬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替對方貢獻食物,所以會出現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的結果。其效果就相當於對整個團隊不采取任何考核措施,因此,團隊成員也不會有工作的動力。

2將食物增加到原來的兩倍。由於食物很多,不管哪一方去踩,對方都不會把食物吃完。就會出現小豬、大豬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的結果。大家的競爭意識都不強。就像在營銷團隊建設中,每個人無論工作努力與否都有很好的報酬,大家都沒有競爭意識了,而且這個規則的成本相當高,因此也不會有好效果。

3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這樣一來,就會出現,誰去踩踏板,誰就能吃到食物, 並且每次踩踏板的收獲正好吃完,在一旁等待者就吃不到食物,充分體現了多勞者多得。這樣一來,小豬和大豬都會拚命地搶著踩踏板以獲得食物。相對來說,這是一個最佳方案,成本不高,但能得到最大的收獲。當然,這種考核方法也存在缺陷,比如某隻搶著踏板的豬,一直占著踏板,讓別的豬沒有競爭的機會。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出現一種讓每個人都覺得公平的考核方法。

在績效考核運作中,考核者與被考核者是博弈的雙方,即博弈方為參與考核的決策方;博弈對象為員工的工作績效;博弈方收益為考核結果的實施效果,如薪酬調整、培訓調整等。 由於考核方與被考核方都希望自己的決策收益最大化,因此雙方最終選擇合作。對於每個企業來說,這將有利於員工、主管及公司的發展。

但是從長遠來看,隻能是雙方中有一方離職博弈才結束,因此理論上考核為有限次重複博弈。但實際工作中,考核次數較多,員工平均從業時間較長,離職有不可完全預知性,因此可將考核視為無限次重複博弈。

主管與員工雙方的了解程度,主要隨考核博弈的不斷重複及在一起工作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在實際工作中,主管在考核結果中通常占有較高的比重,主管的個人傾向對考核結果有較強的影響力,員工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可能根據主管的個性傾向調整自己的對策。因此,從長遠角度看,人力資源部應作出相應判斷與調整。

從整體來看,公司內部合理的工作及權力分工。一方麵能降低主管的績效考核壓力,使部門主管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部門日常管理及專業發展中去;另一方麵員工能對自己的工作績效考核擁有一定的權力,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會有很大的提升,將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文化建設。

考核與被考核存在著一種博弈關係,無論對哪一方來說,建立一個合理的、公平的考核製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分工製度,可以避免出現評估中的“智豬模型”,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把企業做大、做強。

哈佛MBA的學生總能拿高薪

當斯賓塞在哈佛大學讀博士的時候,他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MBA的學生在進哈佛之前很普通,但經過幾年哈佛的教育再出去,就能比教授多掙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這使人禁不住要問為什麼,哈佛的教育真有這麼厲害嗎?斯賓塞研究的結果是:教育不僅僅具有生產性,更重要的是教育具有信號傳遞的作用。

這就是名牌的作用。名牌大學或明星企業也可能出現次品,但這樣的概率相對來說要低得多。而且,一個名牌的建立,是其多年有效信息費用累計的結果,沒有人願意輕易毀掉自己的信譽,所以,即使出現了問題,解決的成本也會很低。

所以,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認為品牌是最有效的信息傳遞手段。

基於這種觀點,一些企業招聘會上專設“入場資格審核區”,非名牌大學畢業生連入門的資格都沒有。審核官們審核的程序非常簡單:首先看學校,如果不是名校出身,就會被拒絕。

對此,一位資格審核官明確表示,此次招聘會隻是麵向名校學生,隻接待全國排名前20名的高校的學生……像北大等名牌大學的學生肯定能進場。

企業的這種做法,引起了許多學生的不滿,他們對該企業這種隻認“牌子”的做法非常氣憤,認為是歧視。

“連麵試的機會也不給我,怎麼知道我的水平?”一位同學說,自己的成績很好,而且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但門還沒進就給攔下來,這公平嗎?”

這確實不公平,但是企業有其自己的道理,而且在一定意義上,這些道理並非完全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