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網:經濟學魔法特性之普遍性
許多事物,在沒有引起我們關注的時候,沒有人會將其同經濟學聯係在一起。例如婚姻、愛情、失業等。雖然我們生活著,並經曆著這些事情,可沒有人會將其同經濟學相提並論。實際上,經濟學早就將其囊括其中,它就像是一張無所不在的網,網住每個人的生活,我們身邊的每個細節都與其有著不可有關分割的聯係。
想想婚姻,它是個多麼神聖的詞語,怎麼會同與利益有關的經濟學相聯係?由不得你不承認。有些事情我們之所以沒看到它同經濟學的聯係,就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用經濟學的思維去看待它。現在,就有這樣一個問題,請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一下:你為什麼要結婚?
因為結婚可以節省很多生活成本。單身的時候,租房、家具、飲食、水電等費用都是自己掏,而結婚以後,兩個人共同生活,家具可以共用,很多資源可以共享,所以就節省了很多的成本。另外,婚姻能讓兩個人的家庭分工更明確。過去單身的時候,一個人身兼數職,既要做飯、洗衣服,又要洗碗、打掃衛生等。但結了婚之後,夫妻雙方就可以分別負責一定的家務,為自己節省了時間成本。還有,婚姻能夠給雙方帶來其他的效應。例如,雙方可能會因為結婚而感覺到甜蜜,感覺到幸福;因為兩個人的相伴而感覺到生活充實,等等。
同樣,為什麼沒有人願意離婚?因為離婚會讓你承擔更多的生活成本。不但可能會回到單身時候的狀況,承擔獨自生活的壓力,倘若有孩子,還要承擔撫養孩子的費用。況且,離婚有讓自己財產減少的風險,再附帶造成一係列的負麵效應——情緒受到幹擾;工作效率降低;身體健康受到影響;人容易感覺到痛苦和孤獨等,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是很大的傷害。所以人們在麵臨離婚與不離婚的時候,都會理性地衡量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自己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再來想想愛情,它又會同經濟學有什麼關係?實際上,戀愛的同時,雙方都要付出一定的精力、成本,再附上一定的忍讓和妥協。例如,為了能同你喜歡的人看一場電影,你可能就錯過了同老板一起吃飯、與同事聯絡感情的機會,盡管那對你以後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但你為了自己喜歡的人,願意付出這樣的機會成本。再例如,一對戀人,想一起去看電影,但各自的愛好不同,女士喜歡看言情的、浪漫的,男士喜歡看槍戰片。這時就會在兩個人之間產生博弈,而最後,總有一方會作出妥協和讓步。還有,倘若是陷入情網,任何人都不會吝惜給予自己喜愛的人時間,即便是百萬富翁,即便他一分鍾的一個決定能帶來大量的營業額,即便他的一秒鍾有多麼珍貴,他都心甘情願的願意為對方付出,甚至甘之如飴。前麵這些例子裏,哪個沒有涉及經濟學?哪個不是浸透著經濟學的因素?
至於失業,如此讓人痛苦的事情,它怎麼又會同經濟學牽扯在一起?想不想知道你為什麼會失業?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失業是偶然事件,是不可捉摸的事情,甚至是要失業者“自認倒黴”的事情。可萬事都應當有個規律,經濟學又是怎樣看待失業的?在經濟學裏,占主流的經濟學思想認為,失業是一種必然現象,就算政府再怎樣努力,也不可能讓人們百分之百就業。人人就業,與其說是一種願望,不如說是一種空想。因為,在社會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現代社會發展速度加快)總會出現因不適應個人或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失業。在經濟學裏,分別稱這兩種失業為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所謂摩擦性失業是指人們為了找到最適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而在換工作的過程中發生的失業現象,它的發生多少與勞動力市場上的信息不完備有關。而結構性失業則是指因經濟結構變化,產業結構、技能等的變化而形成的失業。這種失業是因為職位所需技能與失業工人所具備的勞動技能不相符合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