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經濟學,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理性、複雜”,初學者容易為其中的模型和數學推理所困惑,而一些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則往往憤慨地說它“無用”……這些“傳言”讓經濟學一直處於曲高和寡的尷尬境地。
其實,經濟學的本質並沒有那麼複雜,複雜的隻是它的研究過程。人們對經濟學的誤解源於經濟學原理的解釋過程,如果要深入地研究經濟學,這確實是一個無法繞過的課題,但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需要用這些原理去推導,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去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像我們沒有必要去研究“雞為什麼下蛋”一樣。
曾有人把經濟學調侃為“一門由簡單的常識加上複雜的術語包裝起來的學科”,這種說法雖不科學,卻從一個側麵揭示經濟學的“身世”——來源於生活。“economy”一詞,源自古代西方的希臘語,原意就是家計管理。翻譯成中國的“經濟”,則披上了一層“皇家”氣息,成為“治國、濟世”(注:經濟在古代漢語中就是“經邦”和“濟民”的合稱,意即“治國、濟世”)的工具,也由此逐漸脫離了大眾基礎,慢慢抽象成一門貌似高深的科學。
可喜的是,隨著社會物質生活逐漸豐富,人們對知識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而與人們的社會生活聯係密切的經濟學也得到了大眾的青睞。人們通過關注經濟學、了解經濟學、學習經濟學才發現,原來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與經濟學息息相關,很多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卻被經濟學的“紅線”連接起來,催生了眾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的發生:
人民幣升值了,人們的購買力卻下降了;
白領工資降了,藍領薪水漲了;
愛情與婚姻居然是考慮成本的結果;
……
當然,經濟學也為我們揭開了許多困惑:
為什麼不向美麗納稅?
飛機票為什麼要提高購買門檻又實行低折扣優惠?
為什麼實行了最低工資,不僅生活沒有改善,連工作都找不到了?
……
經濟學猶如一根“魔法棒”,指向哪裏,哪裏就會出現奇跡,一切也變得豁然開朗。這就是經濟學放歸生活的結果。
茅於軾老先生說:“無論多深奧的理論,如果透徹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還原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本書分析了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現象,並力求從中為你挖掘出最多的經濟學信息,探測到最多的經濟學秘密!它將在最貼近你的生活小事中為你進行經濟思維的超級解密;它將帶你透過生活中的千姿百態,看經濟學的力量有多麼不可思議;它將傳授給你與眾不同的智慧,教你懂得如何抉擇才更能讓自己遊刃有餘!
這時,再想想那曾以為深奧的經濟學,也沒什麼了不起,你一樣可以覓得其中訣竅,而不費吹灰之力。同時,為了給讀者朋友們一個輕鬆愉快的閱讀經曆,我們避開了艱深難道的經濟學專業原理,代之以簡單通俗的語言。相信僅僅依靠其中生動鮮明的案例就能讓你輕輕鬆鬆地明白自己身邊的經濟學大道理!
這樣的一本書,你還會將它拒於心門之外嗎?恐怕你早就已經被它深深吸引了。不要猶豫了,請順從自己的好奇心,來看看身邊的魔法經濟學到底告訴了你一些什麼,到底會讓你清楚些什麼。
閱讀它,定會讓你收獲一份喜悅,而這也正是我們寫作本書的初衷——讓經濟學回歸生活,把理性的智慧傳播到每個讀者的大腦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