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先是一驚,然後便毫不掩飾自己對悟空的讚佩,道:“這世上人,除了如來,你便是第二個讓我心服的了,可笑我還將你當作晚輩看待。”
悟空道:“菩薩謬讚了,我但憑本心做事,功過不論,心中無愧而已。”
觀音沉吟半晌,終於傳音道:“你能說出保我平安這話,我心中感念。但這九環錫杖,我是實在不懂的,之前那咒語,也是如來教我的,他豈會叫我知道內中奧妙?”
悟空想想,也的確如此,觀音不過是如來手中的一個工具,自然難以觸及咒語的本質。於是悟空道:“那咒語是什麼,菩薩可告訴我,我去求人來解。”
觀音毫不猶豫,將操控九環錫杖的咒語傳給悟空,悟空記了下來,對觀音深鞠一躬謝過,道:“菩薩慈悲,我既說保你平安,定會說到做到。”
觀音搖了搖頭:“我近年做了許多錯事,有什麼果報也都是罪有應得,我當下便回南海去,再不入世,有仇有怨的,隨時可來尋我。”
悟空見觀音轉變如此之大,倒出乎他的意料,道:“菩薩,我可托付三清護你,旁人定然不敢再為難你。”
觀音苦笑道:“是生是死,都無所謂了。”說完觀音轉身東去,行了不遠又停下來,回頭對悟空道:“你說得對,但憑本心。”
悟空也無暇管觀音說了什麼,他眼見唐僧如一具傀儡木偶,一步一步向西麵行去,看這態勢,隻怕就算唐僧睡著,這具身軀都不會停下。
而唐僧一旦往西邁步,他心中先前的那種煩亂之感便蕩然無存,唐僧稍一抗拒,自己便十分難受,通風、無支祁幾隻造化神猿無不如此,看樣子比自己還痛苦幾分,就連地藏和諦聽也受了牽連。
悟空不禁暗歎,造化連心,果然名不虛傳!
如果唐僧便這麼一步一步走向西天,按照玄女和元始天尊等人的推算,盤古造化之精遲早將逸出,這可是天地間頭等大事。
悟空不敢遲疑,他落在地上和眾人交代好,叫麒麟仍回齊天嶺守土,地藏、諦聽攜大禹、後羿、通風護著唐僧,其餘神猿皆隨麒麟回齊天嶺候命,牛魔王與九靈元聖、金木火三神仍在獅駝嶺守著,但有異常,隨時接應。
安妥完畢,悟空直往清微天玉清宮而來。
玄女早知悟空必將來此,之前悟空與觀音應對她也看得清楚,除此之外,恐怕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觀音隻是聽命行事,縱殺了她也是無用。
元始將悟空接到內室,三人落座而談。
玄女道:“悟空邁過成聖的一步,可喜可賀!”
悟空道:“還要多謝幾位前輩,地藏王菩薩為我成聖,也不知耗了多少造化。”
元始嗬嗬笑道:“那哪裏是他的造化,乃是我給他的兩顆蟠桃。”
悟空恍然大悟,怪不得那股造化之力如此精純,加上這兩顆蟠桃,自己可吃了六七顆了吧。悟空本想成聖後施展一番,可此時實在沒有這個心情。他道:“觀音已將操控造化連心杖的咒語給了我,二位前輩看看,可有法破了它?”
悟空不敢當麵念出,唯恐仍對造化連心杖有影響,便傳音告訴元始與玄女,二人聽了這段咒語,一同陷入了沉思。
知生死
悟空始終在思索一個問題,這些咒語法訣,能施展神通,能操控法寶,究竟是何原理?
既然這個世界以造化為根,那咒語這東西其實便是一種掌控造化之術,按理來說,這東西隻有造化一脈才能創造出來,為何弄得天下皆是,誰又是第一個創造者呢?
玄女和元始閉目苦思,悟空也不好打擾,隻好自己在這裏埋頭苦想。咒語法訣,從表象來看是聲音的力量,但確也有一些咒語默念也能生效。
悟空施展筋鬥雲、變化天機棍都是默念的,無須發聲,是不是施法於自身之物時才可默念,施法於人時便要大聲念出呢?
記得通風曾說過,天下神通,十有八九都是憑口訣使出,但這口訣是何人所創,又是什麼機理,卻不為人知。
想到這裏,悟空不由得想起那些修煉功法,自己念起《道德經》時,體內不是也有造化增長嗎?這《道德經》說白了,其實便是一篇口訣。自己在三界中誦讀《道德經》,體內造化增長極快,那麼,是不是可以說,在善惡界這個天地之中,《道德經》就算得上一篇高級口訣了?
《道德經》乃是老君所寫,在他的界中自然無往不利,隻因此訣之道與天地道合,那麼,自己若能尋到這方天地的口訣,是不是亦能達到同樣的效果?這片天地是誰人所造?是盤古嗎?盤古雖開天辟地,但自鯤鵬話語中,悟空隱隱得知,盤古隻管在每個會元之初開天辟地,仿佛一個恪盡職守的仆人一般。
若說之前悟空還有過盤古為主的想法,那麼自從他得知元始得了一絲盤古造化之精那日,這種猜想便在一點點減弱,後來又知地藏、玄女、諦聽亦受了盤古傳承,成為造化一脈,悟空更是完全打消了這種想法。
盤古雖占了三分造化之精,但盤古三分,鯤鵬二分,七神猿一分……這似乎也是在旁人掌控之中,因此若說盤古是這片天地之主,悟空還真有些不信。主,自有一種氣質出眾,不可憑語言道明。
若是這樣,還有一人,超越盤古和鯤鵬的存在?悟空被自己這個想法嚇了一跳,這人會是如來嗎?如果如來是天地之主,那麼他在折騰什麼呢?如果不是如來,那這個天地之主又在哪裏?
悟空正在神遊天際,隻聽玄女突然道:“不好!”悟空問道:“怎麼了?”
玄女道:“造化一脈原本是九人,此時已是十三人,此事怕是被如來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