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28 邁克·哈默 企業再造理論(1 / 3)

邁克爾·哈默,美國著名管理學家。他在20世紀80年代末發明了“再造”一詞,用來描述應用信息技術徹底對業務過程重新改造以實現業績的突飛猛進。這一概念最早引起關注是在《哈佛商業評論》中,後來該詞通過一係列暢銷書使哈默成為20世紀 90年代初最有影響的管理思想家之一。

20世紀60年代以來,技術革命使企業的經營環境和運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西方國家經濟的長期低增長又使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麵臨著來自顧客主導權、競爭方式和手段以及市場變化的嚴峻挑戰。在這些挑戰下,傳統的企業運行機製和組織體製受到了強烈衝擊,難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出現了“大企業病”現象:工作效率低下、組織僵化、機構臃腫、缺乏柔性、銷售成本高、忽視用戶滿意度等,這種狀況運用先進技術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弊端,也不能充分發揮先進技術的巨大潛力。這就是當前企業麵臨的挑戰和機遇,它呼喚帶有根本性變革的現代管理的出現。

在這種背景下,哈默和查皮在廣泛深入的企業調研基礎上提出了“企業再造”理論,認為企業可以通過重新塑造作業流程創造奇跡。1993年兩人將研究成果公之於世,聯名出版了專著《再造企業———企業管理革命的宣言》。此書的出版在理論界和實業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一時間“企業再造”、“流程再造”成為大家談論的熱門話題,該書連續 8周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全美最暢銷書。與此有關的各種刊物、演講會也盛行一時,在短短的時間裏該理論便成為全世界企業以及學術界研究的熱點。IBM信用公司通過流程改造,實行一個通才信貸員代替過去多位專才,並減少了九成作業時間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一場蔚為壯觀的企業流程再造革命由此掀起了高潮,企業再造工程正在從北美和西歐向全世界蔓延。

企業再造理論提出了通過再造企業流程來增強企業競爭力的觀點。企業再造理論認為,在外界市場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的情況下,企業必須徹底拋棄傳統的工作流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並在良好的企業文化基礎上,建立起新的企業流程,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迅速滿足顧客需求,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

企業再造是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以顯著提高企業的效率。企業流程再造是企業內部的一場革命,這一過程需要一種全新的思維方法。企業流程再造還需要價值觀、激勵機製、人際關係、行為準則、心理狀態等一係列文化氣氛的全麵調整甚至根本轉變。

一、企業再造理論的含義

所謂“再造工程”,簡單地說就是以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運作方式。按照邁克·哈默的定義,是指“根本重新思考,徹底翻新作業流程,以便在現今衡量表現的關鍵上,如成本、品質、服務和速度等獲得戲劇性的改善”。為了能夠適應新的世界競爭環境,企業必須摒棄已成慣例的運營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運營方式。

這一定義包含了四個關鍵詞:根本、徹底、戲劇性和流程。“根本”是指企業人員必須就公司的運營方式提出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如“為什麼我們要做我們所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要用現在的工作方法做事情?”通過提出這些根本性的問題,迫使他們發現目前企業運營中所遵循的規則與假設不但過時、有誤,甚至是錯誤的,從而發現在這些規則與假設下運作的企業流程已經過時了,必須重新再造。“徹底”是指必須擯棄一切過時的陳規陋習,創造發明出全新的工作方法,對現存的企業流程進行重新構造,而不是膚淺的改變或簡單的修補。“戲劇性”是指流程再造要取得顯著的業績,其目標至少是生產周期縮短 70%,成本降低40%,顧客滿意度、產品質量和總收入均提高40%。“流程”則是指企業為完成某一目標而進行的一係列相關活動的有序集合,是企業再造理論關注的焦點。

二、企業流程再造的本質

企業流程再造相對於以前的企業流程不是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一種根本性的變革,有著一些本質特征。

1.驅動力包括過程理想模式驅動和顧客需求驅動

過程的理想模式是未來過程應該如何運行以及運行程度的具體的描述,通常包括一個過程的可測量的目標和未來過程的具體狀態。企業流程再造的另一個驅動是顧客的需求。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新的質量概念正是意味著顧客對產品的滿意,對服務的滿意。因此在當今消費者導向的時代,對急劇變化的市場做出快速反應,有效地提供顧客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是企業流程再造的另一個驅動力。

2.目標是使企業性能和績效產生巨大飛躍

企業流程再造所追求的目標不是漸進提高和局部改善,不是幾個百分比的提高,而是性能和績效的巨大飛躍。有人把 EPR(企業流程再造)稱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場革命”,通過企業過程的重組,使企業管理發生質的變化。

3.改造對象是企業過程

所謂企業過程是指為了完成企業的某一目標或任務而進行的一係列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邏輯相關活動的有序的集合。它強調的是工作如何進行而不是工作是什麼。可以說以過程為核心是企業流程再造理論的精髓,是徹底打破傳統勞動分工理論框架的基礎。

4.主要任務是對企業過程進行根本性反省和徹底的再設計

所謂根本性反省,是指企業流程再造並不限於考慮如何改進現有機製,而是建立在對現有機製“懷疑”的基礎上,以企業的戰略目標和過程的理想模式以及最大限度滿足顧客需求為出發點,對現有機製批判性地吸收和革命性地創新。

徹底性再設計,不是指表麵改進或小修小改現有的係統,而是以提高顧客滿意度為主要方向,從根本上拋棄舊的運行機製,放棄不適宜的原則和程序,徹底地重新再設計,建立一個全新的過程流程及其相應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製。

一般來講,企業流程再造的原則有:橫向集成活動,實行團隊工作方式;縱向壓縮組織,使組織扁平化;決策權力下放,授權工人做決定;推開並行工程;減少審核、校對、控製等工作;利用信息技術的潛力,建立全新的過程和運行機製。

5.發動機是信息技術和人與組織管理

企業流程再造將對企業過程進行徹底的革新,這種變化的發動機是信息技術和人與組織的管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兩者是企業流程再造創新的源泉。

許多成功的企業流程再造案例中,信息技術是企業過程變化的發動機,同時又是過程變化的執行者。總之,充分認識信息技術的潛能,采用歸納性的思考方式而非演繹性的思考方式來創造性地利用信息技術是企業流程再造的關鍵之一。

信息技術為變化了的過程運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而真正使這些技術產生巨大效益的還在於組織和人力資源的管理,也就是說,在過程的變化中,必須使信息技術和人力資源與組織的管理相互協調。

三、企業流程再造的目標

1.核心目標

流程再造固然是為了將流程改造得更好實施,使顧客滿意,但再造流程的核心目標並不是流程本身,而是為了再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自己擁有的獨特的略勝一籌的技術、管理模式、經營技巧等方麵的能力,這種能力支撐了企業在市場上、在產業內享有特別的優勢,支撐了企業能夠提供更快更好,更能令顧客滿意的產品或服務。

因此,再造流程應該為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服務,也就是說再造流程真正要做的是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為企業的流程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密切的相關性,企業的流程甚至就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