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美國人弗雷德裏克·溫斯洛·泰勒提出了“科學管理思想”,第一次使管理成為一門科學,促使它迅速發展。而泰勒也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
繼泰勒之後,又相繼出現了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馬科斯·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沙因的“組織文化研究”等一係列管理思想和理論。
管理思想的發展和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緊密相關。時代的發展決定了管理思想的發展變化。盡管理論形式千差萬別,但是研究的主題仍有著共同的特點:即管理學是研究管理與被管理之間關係以求最優化實現其目標的科學。管理涵蓋著人、思想、觀念、行為、方法和方式。
本書向讀者展現了100年以來最經典的33種管理思想和理論:
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1903)
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1916)
梅奧的人際關係理論(1933)
??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1961)
布萊克的管理方格理論(1964)
菲德勒的權變管理思想(1965)
杜拉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研究(1974)
明茨伯格的經理角色學派(1980)
威廉·大內的 Z理論(1981)
波特的競爭戰略研究(1985)
沙因的組織文化研究(1985)
聖吉的學習型組織理論(1990)
邁克·哈默的企業再造(1993)
每一種管理思想主要分三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介紹該管理思想產生的背景,第二部分著重於論述其思想的主要內容,第三部分則評價該思想在實踐中的應用及其效果。在評述時,抓住要害,要言不煩。花費不多時間,就能使經理人對管理思想的了解,從盲人摸象的狀態上升到宏觀把握的層次,從而做到心中有數。
由於篇幅所限,書中未對少數幾種管理思想予以介紹,敬請讀者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