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文人墨客(2 / 2)

李子儀驚訝未定,心想:嘿,今日時運確佳,竟巧遇了當朝三位久負盛名的大詩人,亦不枉我白上這艘船。欣然施禮道:“久聞幾位前輩老師大名,今日得以相見,實乃晚生之榮幸。”

崔顥奇道:“前輩老師?何以這般稱呼?”

李子儀啞然失笑道:“不瞞三位前輩,晚生自幼拜讀前輩們的詩賦長大,難道還不算是小生的老師麼?”

三人聞聲放懷大笑。

王維興奮道:“崔賢弟何不將前日新作《登黃鶴樓》念與這位小兄弟,也好讓他盡興一番。”

李子儀聞得又有新作,大喜道:“先生快快賦來,晚生洗耳恭聽。”

崔顥輕輕點頭,舉起一杯白酒下肚,意興大起,站起身來,仰望浩浩江水,深情念道:“昔時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堪載千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淒淒鸚鵡洲,日幕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子儀隨著詩中意韻,節奏不斷點頭不由拍手叫好,稱讚道:“果然乃快炙人口的佳作,昔人已去,物是人非,唯剩下空樓煙波,令人思愁感歎。”

三人見李子儀果乃才情不凡,文采橫溢,不禁大喜後輩更有賢人,心中大慰,紛紛吟出珍作,四人一起欣賞,共同感懷。

夜過亥時,桌上杯盤狼籍,酒壇滴酒無剩,三人餘興未盡,皆乃性情中人,難得相遇知己,豈能中途敗興而散,忙喚來船家夥計,吩咐再上來一壇好酒。

過了良久,李子儀問起三位前輩為何會聚此,將去何方。王維奇道:“小兄弟難道你還未所聽聞啊?這船上許多的文人墨客皆是趕往江南杭州,參加賞菊會,由才藝美貌堪稱雙絕的小詩女李紫嫣親自獻技主辦,她和東晉陶淵明喜好同出一輒,鍾愛菊花,紫嫣侄女兒今年芳齡十八,琴藝精湛,世間難聞,詩情卓越,才華橫溢,才藝傾冠我朝,舉世無雙,而且生的花容月貌,美若天仙,隻是她孤芳自賞,心高氣傲,塵世中罕有令她心動的東西,又難覓其芳蹤,故此次現身杭州賞菊,天下詩人文傑,英雄俠士哪還不趨之若騖,哈哈。”

李子儀驚訝半晌,沒想到這小詩女的麵子這麼大,天下文人雅士都為之傾倒,古雲:盛名之下無虛士,想必定是才藝驚天,人美如玉,又奇問道:“那麼三位前輩此次南下杭州,遠赴秋菊會,亦是欲睹才女芳容麼?”

三人聞言相視,忍不住又哈哈大笑起來。

岑參笑道:“這女娃兒年幼時我等三位都曾抱過她呢,不過那時她才三歲大小,闊別多年,沒想到我等都已這般年紀了。我三人此次下江南是為了去會一位故友,此人正是小詩女李紫嫣之父,詩仙李太白,聽聞太白兄已到杭州,還邀了詩聖杜甫兄西湖上把酒賦詩,我等怎會不前去湊個熱鬧,哈哈。”

李子儀輕輕點頭,尋思:怪不得這女子能有如此才藝詩情,原來是詩仙之女,曾記得三年前好象與她倒有過一麵之緣。非也,連一麵未曾謀到,隻是有緣聆聽到絕美梵音仙曲而已,反正自己閑來無事,正好趁此機會同去江南,一睹芳容,瞧她是何等人物?

崔顥笑道:“我瞧小兄弟亦是一表人才,學識淵博,或許能才壓群雄,奪得芳心,抱得美人歸說也不定,那時我倒要瞧那心傲的侄女兒是如何嬌豔欲滴,在情郎麵前撒嬌,啊哈……”

李子儀為三人斟酒,四人尚又痛飲幾杯,驀地感到頭暈眼花,不勝酒力,王維等三人當即扶案倒下。李子儀亦是頭暈陣陣,猜想酒中定有蹊蹺,眼下急忙運功欲逼出藥性,忽聞從船艙中走出幾人,手持刀劍,冷笑道:“五仙教的‘奇珍軟骨散’味道如何?臭小子,料你有通天本領,終栽到五仙教的手裏,今次我們可立一大功……”

李子儀知此藥性勝過普通蒙藥十幾倍,頓感四肢無力,真氣渙散不凝,頭暈目眩中,再也聽不清對方說話,就此暈倒在地,不醒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