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君問雖然認了親生父母,並沒有因此就搬回雲家,
她還是住在自己的公寓裏。
倒是說服了母親林慧先搬回去。
畢竟母親為了她,總是自己一個人住在這邊,也不是個事。
而且過段時間,她跟程諾舉行婚禮後,她也要搬去程家住了。
既然母親早晚也要搬回去,不如早點搬回去。
林慧對此倒是沒有什麼異議,因為女兒要嫁出門了,她要忙著給女兒置辦嫁妝,雖然大部分都已經提前備好了,但她還是得親自確定一下。
許君問到時候將會從許家嫁出去,這是她一開始就跟雲家的父母商量過了。
雖然有些不能接受,但也能理解,最後雲家父母還是同意了,
隻是回門宴一定要在雲家舉辦。
婚禮前一星期,許君問就從公寓搬回了許家。
先將家裏打掃了一遍,從裏到外的幹淨,然後又置辦了一些東西。
程諾因為要將舉行婚禮這段時間的行程空出來,這段時間,也是忙得分身乏術。
就像許君問開玩笑說的那樣,真正的老板是隻要投資後翹著二郎腿等著分紅就行,隻有他這種假老板,才要累死累活的幹活。
華程的股份,程家占著絕對的控股權,每年的分紅也是最多的,如果程家不想自己親力親為,也可以考慮聘請職業經理人,但這些年來,華程一直都是程家人在運營和管理,一方麵是因為投票決定,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到目前為止還能擔得起華程這個重擔。
隻是相對就會辛苦不少,當然每年的發展和績效也是有目共睹。
所以很多時候,金錢並不是唯一的衡量價值的方式。
許君問知道程諾很辛苦,她知道以自己目前的能力,還幫不上程諾什麼忙,就盡量做到,不給他添麻煩,讓他無後顧之憂。
小區裏的人都知道許君問即將要嫁入程家了,平時許君問在小區出入,遇到鄰居,都是熱情的招呼以及恭喜道賀聲,許君問都是要停下來回應,當人處的高度越高,姿態越要放低,所謂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就是這個道理。
許君問的婚事,一方麵給小區增加了不少八卦新聞,另一方麵,小區的人也因此得到了一些實惠。
比如小區道路和大門改造,增設小區公園和建設器材等,都是程諾私人資助的。
許君問曾經跟程諾開玩笑說,你還不如一家一戶發個現金紅包來得實在呢!
程諾卻是搖著頭應道,直接給錢是最沒有意義的,同樣用這些錢,構建基礎設施,每個小區的人都可以受惠,而且隻要這個小區沒有拆,就可以一直享受到它帶來的便利,記得捐建的人,但錢拿過手很快就忘了。
許君問覺得程諾說的很有道理,很多時候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的效果更好。
結婚前三天,新人不能見麵。
程諾也正好出差回來,給許君問打著電話說,
“這是你定的規矩,還是約定俗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