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定禍亂 第八十六章 大勢初定賴宗廟13(1 / 2)

楊嘉入城後由酂縣縣令帶著眾人往王氏宅院行去,王氏一族得了消息早早在院門前恭候楊嘉的到來。楊嘉看著王氏族長自信的笑容好奇道:“足下,莫不是今日納妾,這般喜笑顏開!?”身後祖渙董昭莫不哄堂大笑,這把年紀納妾,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戴綠帽子嘛!

正欠著身子等候眾人入府的王族長聽完楊嘉這樣調侃自己,氣的差點一個趔趄,微微定神道:“君長民短,尊卑怡穆有何不妥!?”

楊嘉聽聞笑了笑暗道:“看來這王氏也玩了貓膩,隻希望不要如吳峰那般,不然此次屯田所用的土地就不夠了。”這般想著楊嘉隨即領頭走入了府院。

不等入屋董昭就不能耐煩道:“不用往前走了,趕緊辦完事早點回去。你也知道我們是來土斷的,你酂縣王氏區區一個庶族,卻擁有三十五頃田地,這不合大晉律法,我們奉祖奮威之命將你王氏多餘的土地收回去。還不快去將你家田契拿來!”

聽完董昭如此直截了當的話語,沒想到那王氏卻浮誇的叫道:“楊從事,董都護這是為何?我王氏有三十五頃田地不假,可沒有違反大晉律法啊。不知你們為何要將王氏私田收回去充公?”

楊嘉詫異的看了一眼道:“你王氏三世之內不是隻有一個九品官吏嗎?怎麼能占田三十五頃。這還不是違法大晉法令?這點你不會否認吧?”

楊嘉一下戳中了要點,靜等著看王氏如何詭辯,不料王氏叫冤道:“誤會!這一切都是誤會!”楊嘉眾人被王氏的怪異搞得莫名其妙,全都不解的望著王氏。隨即王氏招招手,讓兒子將上次的那卷大麻紙拿了出來交到楊嘉手中。

董昭忍不住問道:“這不會又是譜牒吧!?”

王氏被董昭的猜測嚇了一跳慌神道:“就是譜牒!都護怎麼知道,並且都護為什麼說又?”楊嘉隨即瞪了董昭一眼,董昭會意惡狠狠道:“我就知道怎麼地!你個庶民還敢管我?還敢問東問西?”王氏被董昭嗬斥的隻得低頭稱是。

楊嘉翻開譜牒隨便掠過王氏祖上的人名以及生平事跡,直接往王氏祖父一代看去,不料一看卻看得楊嘉怒火頓生,這王氏並不像吳峰那樣壯士斷腕,而是更為滑頭。

王氏父親那塊清楚的寫著“元康(西晉惠帝時的一個年號)元年任護烏丸校尉(四品官員)......元康五年因母優去職回譙郡結廬守孝三年......”這王氏竟然自己給自己父親杜撰來一份四品官吏的職銜,楊嘉早就問過了酂縣縣令以及當地百姓,他王氏父親根本就沒有當過官,何來護烏丸校尉一職!?

一旁的王氏見楊嘉滿臉的質疑淡然開口解釋道:“家父一直低調清苦,做任何事情不願高調。就拿這個護烏丸校尉來說,俗諺道‘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可家父卻不是如此,被朝廷任命為四品護烏丸校尉可從來不在鄉裏張揚,去職回鄉是所用牛車不過三輛,身上穿的也不是錦衣綢緞,而是粗布麻衣。但從外像看去根本是個四品官員,反倒是個落魄書生。可世人眼淺,竟荒謬的誤認為父親沒有當過官,我們幾個兒子也本著父親的習慣沒有出來出來辟謠,等到家父去世,辟謠的心就越來越淡了,生前沒等好好侍奉雙親,還提那些虛名幹嘛?畢竟眾口爍爍,是非難辨。這是我一麵之詞,楊從事若是不信當然可以去查朝廷委任官員的案牘,還我王氏正名。”

經過王氏這般嘔心瀝血的訴說一切都可以解釋的清了,自己並未違背大晉律法,楊嘉也沒有權利收回王氏土地。

祖渙聽聞憤憤不平開口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父親北伐乃是蕃衛王室,屯田一事也為王室,王族長剛剛不是說自己仁孝嗎?既然仁孝,那必忠義,王族長麵對王室困境是不是應有所割讓啊!”祖渙這話說的有點‘無賴’,就連楊嘉都覺得不可能說動王室交出土地。

果然王氏聽聞嘿嘿冷笑道:“這是幾千年前的老話了,自秦國商鞅首開‘阡陌’,後世餘國紛紛效仿,世人何曾再說過這樣的話?怎不見大晉皇帝將琅邪王氏,太原王氏等一等大族的土地收回去?這天下土地是‘阡陌製’,不是‘井田製’,君不見王莽倒行逆施,逆潮流而行,搞得百姓怨聲載道,流離失所,餓死街頭嗎?”

“王莽那是逆臣篡位,不合天道,所以才搞得天下共擊之!”祖渙卻是不服的爭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