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眾人滿懷期待的等待時,後方傳來噩耗!從建康來的運糧隊回去了!原因卻是讓眾人惱火不已,因為本來司馬睿就沒有給太多糧食,加上路途遙遠和一路上散落遺失,運糧隊民伕竟然半路上就將糧食吃完了!糧草吃完運糧隊的任務也就結束了,於是掉頭返回建康了!就是如此搞笑,祖逖聽聞心生陣陣無力,這是天不助我啊,從前幾日開始就一直從各個塢堡借糧食吃,直至今日隊伍隻剩一日的口糧了,那三家塢堡肯定不會再向自己借糧食了,他們自家也沒有多少儲存了!自從收到皇帝詔書的時候,祖逖為了鼓勵眾人就將補給一事告訴眾將士,沒想到今日卻是如此結果,若是斷糧,眾人吃不飽肚子。自己這幾天努力營造的高昂士氣可就一下子渙散了!不用張平餘眾前來攻打,自己就得帶人灰溜溜的回去。祖逖立馬召眾屬官來自己賬下議事。
祖逖神態疲憊的將運糧隊已經回去的消息告訴了眾人,不過並沒有將隻剩一日口糧的消息一並說出去,畢竟人多嘴雜,要是一不小心傳出去,那可真就後悔莫及了。
眾人聽完紛紛暗自抱怨,說什麼道路遙遠,路上散落,全是狗屁!就是京師有人不重視此次北伐,遣送的糧草太少!建康離焦郡的距離能有這麼誇張,皇帝陛下還不是受到朝中大臣的牽製,不能向焦郡運更多的糧食,不然以大晉國力,這點小事辦不妥!?
祖逖也是明白其中問題所在,疲憊的道:“既然木已成舟,那就不要多做抱怨了,我等還是想辦法度過眼前難關吧!”
長期征戰打仗,最忌諱的就是缺糧,屯田是最適合解決缺糧的方法!屯田又分‘軍屯’和‘民屯’兩種,軍屯主要是以士卒為主,而民屯則是以田客和屯戶為主。而且屯田還省去了運糧之辛苦。東漢末年曹操能與北方群雄混戰,靠的就是棗袛,任峻兩人的屯田之計!三國時期曹魏認為屯田之法攻打其餘兩國無往而不利,隨大舉屯田。蜀國,吳國也是效仿魏國屯田預備戰事!所以說屯田是解決這種情況的最好辦法。可楊嘉並不能提出這個方法,時間不等人啊,眼瞅著就要斷糧了,哪還有時間讓眾人去屯田!屯田的收益最遲的等一年時間,眼下可是爭分奪秒啊!
眾人思慮半天,祖逖賬下主薄小心翼翼的開口道:“眼下救急之計,隻有向焦郡士庶增加賦稅了!隻有這樣才可以解決燃眉之急!”
楊嘉聽聞微微搖了搖頭,此法不可通啊!祖逖聞言也是出聲反駁道:“殺雞取卵啊!此法斷然不行。我等初占焦郡,還未向焦郡民眾施恩惠,怎麼反而橫征暴斂呢!若是行此法,惹起民憤,我等麵對的可就不止張平欲孽了,還得加上焦郡士庶!日後若是想在焦郡紮穩腳步,還得靠焦郡士庶的幫助!我等應該修晉陽之甲,不可讓焦郡人民作伐檀之歌啊!”
楊嘉聽聞點點頭,其實祖逖最重要的原因未說出來,現在正值六月底,還未到秋收季節,焦郡各戶家中哪有餘糧讓祖逖征收啊!
祖逖剛剛所說的晉陽之甲卻是個典故,是發生在春秋時期三家分晉前的事!當時晉國四大強卿大族瓜分晉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智氏聯合其他兩家韓氏,魏氏。攻打趙氏,趙氏兵寡無奈隻能逃跑。當時趙氏有三家城池可去,其中以邯鄲為代表的兩座城池,城堅糧足城內還有利器!而最後一做城池晉陽裏邊裝備卻是一般般!趙氏卻是一反常態的往晉陽城逃去,原因無他,邯鄲城堅糧足那都是拿著邯鄲人民的血肉堆出來的,邯鄲人民恨不得生食趙氏!而晉陽城雖裝備一般,但是趙氏一直對晉陽人民輕徭薄賦,晉陽人民很是感激趙氏,人心向趙!隨後智氏帶領其餘兩家圍困趙氏與晉陽城長達三月之久,聯軍始終不能攻破城池!智氏無計可施於是采用水攻之術,掘開汾水淹城,大水淹沒城內隻剩六尺,時間長達三年!城內人民生活特別困難,即將斷糧!可城內人民依舊未反叛開城門!最終在趙氏的堅持下成功守住了晉陽城,並且策反了跟隨智氏的其餘兩家韓氏和魏氏!趙氏,韓氏,魏氏三家反而聯合起來消滅了最強大的智氏,最終成功瓜分了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