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一隅 第二十三章 遠去句章東更東下(1 / 2)

楊父聽聞楊嘉要去句章遊學,卻絲毫沒有楊家想象中的不舍,微笑著鼓勵道:“大丈夫誌在四方,應當名揚海內,豈能蜷居在臨安這種小地方!家中一切明馨你不必擔心,我和你母親有小靈和阿奴照顧,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楊母聽聞也是支持楊嘉想法,隻是要求此行要帶著小靈,怕楊嘉不能獨立照顧自己,讓自己受苦!楊嘉此行是去遊學,又不是去春遊!帶著小靈反而是個拖累,當然固執的拒絕了楊母的要求。隻是時候小靈聽道楊嘉拒絕帶自己去句章,紅著眼睛小聲的哭泣!自己今年已經有十八歲了,也是到了做人婦的年齡了,小郎君隻比自己小一歲,可他卻遲遲沒有表現出要將自己收房的意思!自己和小郎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小靈心中自然隻有楊嘉,那裏還容得下別人,要遠嫁他人,小靈心中自是萬般不願,可時間不等人啊!這次小郎君遊學不帶自己,看來自己和小郎君的緣分會越來越淺!隻怕下次小郎君遊學歸來,我早已成為人婦了!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和小郎君見麵,小靈越哭越傷心,心中萬般想法卻是不得與楊嘉傾訴隻得輕聲哭唱道:“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楊嘉卻是糊塗,這幾天忙著送安盛,準備自己的遊學之行,也沒有看出小靈不同與往日的神情!依舊與往常那般與小靈相處,小靈心中本來就懷揣希望,以為小郎君會不禁意間會提出將自己收房,那知還跟以前一樣,心中更是失落,怕被人瞧出倪端來,隻好強裝鎮定裝的跟往常一樣,隻是心中委屈的早已無以複加。

此去東行一百二十多公裏,可謂是路途遙遠,剛剛出臨安縣城,楊嘉就讓楊武和小靈會家裏去了,自己一個人往東而去!兩人雖是不舍,既然楊嘉發話,隻好轉身往回行去。

杜夷祖籍乃是廬江人,少時居甚貧窘,不營產業,但自幼好學,博覽經籍,對百家諸學都有很深的研究!永嘉年末,為了躲避戰亂,南渡到江東會稽郡句章縣附近,杜夷並不是居住在縣城裏邊,而是在城外的招寶山下邊,蓋了十幾間茅草屋,結廬而教!杜夷教學每日早中晚三講,早上講百家經籍,中午教洛陽官話和《孝經》,晚上則講琴棋書畫等方麵,至於射箭騎馬這些東晉世人都不願意學習,杜夷自然就沒有開設這些科目!杜夷和太學一樣並不管學生的吃住,門下弟子當然住在句章城裏,但有些富貴子弟嫌每天來去城中和山下,甚是苦累,便自己花錢也在招寶山下建起一幢幢的精美小木屋,倒是省去了每日走路的煩惱!至於吃,無非就是糧糗等食物!何為糧糗呢?古人條件落後,出差的時候身邊都會帶著麵,類似於炒麵一類的麵食,想吃的時候配著水吃,方便而且還充饑。

杜夷即是博覽諸經,那便如孔聖人一般本著‘有教無類’的心懷,門下諸學生南人北人,庶族士族各色各樣的人物都有。楊嘉此行便是要重點學習洛陽官話和諸家經籍,不論南人北人,東晉官場人人都說洛陽話,日後楊嘉要是入仕途,那洛陽官話那是少不了要學會的!至於琴棋書畫聽聽就可以了,不必深學。

楊嘉現在也很無奈,自己堂堂一個穿越之人,擁有超越這個世界一千多年的眼光和見識,現在卻如此束手縛腳,各種縮手縮腳!歸根結底是楊嘉沒有權勢的結果,最簡單的例子經商!寒門庶族想要經商發家簡直就是難入登天!東晉憲法明令:隻有軍人,二品士人清官才會不收官市商稅!區區庶族子弟你要是想經商等著被層層剝削,直至血本無歸!楊嘉腦子裏邊雖有萬千種發財大計,你又能有什麼辦法跳過這道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