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地設的一對
《少年心理師》第二部至此完結。
我寫《少年心理師》絕非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寫了幾年的青春幻想小說,卻越寫越無趣,不僅因為青春言情小說的逐漸模式化,也是因為感覺言情的東西太過泛濫,已經充斥市場,完全占據了孩子們的視野。不管文學小說還是影視動漫,無論多麼嚴肅的題材都要穿插感情戲,有時候感覺真的蠻雷人。
當然,言情並非不好,美好的愛情是每個人正常的精神心理需求。可是感覺文化市場也如同生物界一樣,需要保持一種平衡。每個物種的存在都有其價值,但若某個物種泛濫成災,便會破壞這種平衡。
文化領域也是如此。愛情影視小說的泛濫讓現在的孩子耳濡目染,懵懂時候便開始模仿,一年級的孩子就會在上課時寫示愛小紙條,二年級的男孩竟會抱住女孩玩親親,三年級便開始公開談論誰和誰搞對象了,真的讓我很驚悚。
尤其現在有些網絡愛情小說,充斥著虛榮、暴力和色情,愛情價值觀嚴重扭曲,讓人感覺不到愛情的美好和純淨,反而充斥著暴虐、貪婪、自私和狹隘。所以,某些孩子開始為了所謂的“愛情”不擇手段,殺人放火毀容偷盜,以愛情為名,行犯罪之實!為了愛情,他們甚至可以不顧父母、親人甚至社會輿論。所以,我覺得愛情至上的論調已經不需要我再去添磚加瓦,現在的孩子也不需要再去灌輸情啊愛啊的,感覺他們知道的比我還多!
所以,我決定放棄愛情,寫一部隻有親情和友情的小說。
這才有了《少年心理師》。
為了寫好這套書,我讀了不少心理方麵的書籍。雖然我將其設定為架空幻想文,卻依然努力讓這套書融知識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為一體,其中不但夾雜了許多心理、生物、曆史、化學等方麵的知識,還有各種超前的科學理念。例如《擬生》、《組腦》裏千奇百怪的生物,包括那些史前生物都是真實存在的;例如《蚊女》裏想要利用蚊蟲防疫的理念,是日本科學家首先提出來的;《竊魂》裏有關切葉蟻和抗生素的認識;《附體》裏關於人類祖先是遠古海猿的論證;還有《鬼城》裏關於施虐和被虐的心理分析,也是在影射SM,不過為了適合孩子閱讀,我將一些敏感內容去掉了。
不過,本書畢竟是幻想小說,所以許多情節純屬虛構,理念雖然是真的,執行起來卻有些遙遠。例如《組腦》中的猩猩換腦之後會唱歌,以猩猩的發聲器官來講,若要實現真的太難了。本書對於催眠的作用也有誇大之處,但不影響我們對於催眠的認識。
不管怎樣,這套書真的很適合孩子閱讀,不但可以開闊視野、發散思維,還可以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領大家去思索更多的東西。
當然,我也考慮了市場因素,所以塑造了兩個天才迷人的男主,情節上精心安排,力求撲朔迷離、懸念迭起。隻是無論男女,他們之間隻有友情,沒有愛情。至於被許多腐女誤認為是男人之間的“奸情”,我也隻能在心裏齜牙咧嘴,表麵故作瀟灑,愛咋地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