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堅持篇(2)(1 / 2)

年輕人回家後拆開信封,看到三個字“不要怕”。於是年輕人就以這三個作為座右銘,開始去衝刺。到了中年後,他的事業小有成就,也有了妻子兒女了,可是心理還是感覺著若有所失……

於是他又想到那位智者,就跑去找他要另外三個字,可是,智者的家人跟他說智者已去世了好幾年了,年輕人失望的要離開時,智者的家人突然問他:“你是不是×××?”年輕人說:“是啊!”智者的家人說:“他要走前曾經交代過有一封信要給你。”

年輕人回家後拆開信一看,還是三個字:“不要悔”。

直銷人感悟

直銷事業中會有很多困難,會麵對很多冷嘲熱諷,但隻要你有一顆敢於成功的心,你又有什麼可以怕的。正如智者所說的“不要怕”。你選擇了失敗必然會失敗,你選擇了成功你必然會成功。選擇直銷事業,與成功更近一步,堅信自己的選擇給自己一個無悔的人生。

“我不能”的葬禮

再冷的石頭,坐上三年也會暖。

在奇克·莫爾曼所著的《教師談話》一書中,講述了一個用“我能”思維取代“我不能”思維的故事,我很喜歡。故事講述了一位叫唐娜的四年級教師,想出來一個富有創意的方式,摒棄了學生“我不能”思維,打開了學生的“我能”思維之門。

一天清晨,唐娜讓全班31名學生拿出一張白紙,並在頁眉處用大寫字母寫下“我不能”,然後叫學生列出所有他們不能做的事。例如:

我不能做10個俯臥撐;

我不能隻吃一個小甜餅;

我不能做3位數以上的除法;

我不能讓戴比喜歡我。

在學生們忙著列出清單的時候,老師也在列舉自己不能做的,如:

我不能讓阿倫動口不動手;

我不能讓約翰的母親來參加家長會。

寫完後,唐娜讓學生們把紙對折好,放進桌上的空盒子裏。收集完紙條後,唐娜把盒子蓋好,然後把盒子夾在手臂下,和學生們一起走出教室。下樓時,她在雜物室裏拿一把鐵鍬,然後領著學生們來到操場。

唐娜和學生們齊步到了操場最遠的角落,她麵向他們,嚴肅地宣布:“孩子們,今天,在這莊嚴的時刻,我們在這裏集合,我們將把‘我不能’全部埋葬。”

然後,她挖下第一鏟,學生們一個一個地接著挖,每位學生都掘起了滿滿一鏟土。十分鍾過去了,他們挖出一個大約一米深的坑。唐娜輕輕地把裝滿“我不能”的盒子放入剛掘開的坑裏。致“我不能”的悼詞。

她轉向學生,叫他們繞著“墳墓”圍成一圈,手拉手,低下頭。接下來,唐娜宣讀了令每個人都難以忘懷的悼詞:

“朋友們,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裏,一起來悼念‘我不能’。昨天它與我們同在,進入每個人的生活,有些人多,有些人少。不幸的是,它的名字無處不在,在每處公共場事都能聽到,在學校、在市政廳、在州議會大廈,甚至在美國白宮。”

“今天,我們為‘我不能’提供了一處安息之地,它去了,留下了它的兄弟姐妹們(我能,我會,我馬上)。雖然它們不如‘我不能’聲名遠揚、勢力強大,但總有一天,在我們的幫助下,它們將寫下世界上最壯麗的詩篇。”

“願‘我不能’安息,願在場的每一位孩子徹底摒棄‘我不能’,珍惜生命,勇往直前。阿門!”

最後,唐娜和學生們用土將“墳墓”填滿,回到教室,祝賀“我不能”從此離他們而去。作為慶祝儀式的一部分,唐娜用紙疊成一個大墓碑,用大寫黑體字寫上:

“我不能

願你安息

1980年3月28日”

從那個時候開始,這個紙墓碑一直掛在唐娜的教室裏。隻要有學生一時忘記,說了“我不能”,唐娜就會指指墓碑,學生往往馬上便會笑著改口。

直銷人感悟

這是多麼精彩的創意!我雖然無緣與故事中的老師見麵,但我向你保證,如果她在本地小學教書的話,我一定會萬分歡喜地把我的孩子們送到她班上就讀。

試想一下,如果人們都為“我不能”舉行一個心理葬禮,將會成就多少事情?真的,果真如此,世界上每個人的價值都會大大提高。

凡事全力以赴

自動自發地做自己的工作。

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柯林·鮑威爾回憶他在汽水廠抹地板時的經驗:

有人對我講三個挖溝人的故事:

第一個拄著鏟子說他將來一定會做老板;第二個抱怨工作時間長,報酬低;第三個隻是低頭挖溝口。過了若幹年,第一個仍在拄著鏟子;第二個虛報工傷,找到借口退休;第三個呢?他成了那家公司的老板。

這個故事的教訓是:不管你做什麼,總會有人注意的!

所以我打定主意,要做個最好的抹地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