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精英鮑伯·費佛在他的每個工作日裏,一開始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當天要做的事情分三類:第一類是所有能夠帶來新生意、增加營業額的工作;第二類是為了維持現有狀況、或使現有狀態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的工作;第三類則包括所有必須去做、但對企業和利潤沒有任何價值的工作。
在完成所有第一類工作之前,鮑伯·費佛絕不會著手進行第三類工作。“我一定要在中午之前將第一類工作完全結束”,鮑伯給自己規定,因為上午是他認為自己最清醒、最有建設性思考時間。
大道理:每件事情都必須有一個期限。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把大部分時間浪費了,即使給我們再長的時間也都感覺不夠用。
休息的效率
有一位名教授帶了一個學生,這位同學學習勤奮,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裏擺弄儀器做實驗。
有一次教授找來這位同學,問他:“你清晨在幹什麼?”
“我在做實驗。”
“那麼你上午在幹什麼?”
“也在做實驗。”
“那下午呢?”
“我也在做實驗。”
“晚上呢?”
“我一直在做到12點鍾然後上床睡覺,第二天早晨5點立即爬起來做實驗……”
教授問他:“那麼你什麼時候在思考呢?”
大道理:教授的話給生意人提了一個醒:如果不留出時間來休息、思考,忙來忙去,我們經營企業到底又有什麼用?
外表是一種力量
一位外商到內地某食品廠洽談一筆大買賣。接待他的一位經理是個不修邊幅的人,身上的衣服好幾天沒洗,發出一股嗆鼻的汗臭。外商見狀,一語未發掉頭就走。事後,他說:
“連工廠的領導者都這麼不講衛生,我怎能放心購買他們的食品?”
大道理:你的穿著不過是別人判斷你和你公司的一種依據而已。作為一位管理者,你的談話、通話、打電話的方式,甚至態度都會影響客戶和你做生意的意願。
為了“偷懶”
美國有個叫傑福斯的牧童,他的工作是每天把羊群趕到牧場,並監視羊群不越過牧場的鐵絲到鄰近的菜園裏吃菜就行了。
有一天,小傑福斯在牧場上不知不覺睡著了。不知過了多久,他被怒罵聲驚醒了。隻見老板怒目圓睜,大聲吼道:“你這個沒用的東西,菜園被羊群攪得一塌糊塗,你還在這裏睡大覺!”
小傑福斯嚇得麵如土色,不敢回話。
這件事發生後,機靈的小傑福斯就想,怎麼才能使羊群不再越過鐵絲柵欄呢?他發現,那片有玫瑰花的地方,並沒有更牢固的柵欄,但羊群從不過去,因為羊群怕玫瑰花的刺。“有刺,就可以擋住羊群了。”
於是,他先將鐵絲截成了5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後把它結在鐵絲上當刺。結好之後,他再放羊的時候,發現羊群起初也試圖越過鐵絲網去菜園,但每次都被刺疼後,驚恐地縮了回來,被多次刺疼之後,羊群再也不敢越過柵欄了。
小傑福斯成功了。
半年後,他申請了這項專利,並獲批準。後來,這種帶刺的鐵絲網便風行全世界。
大道理:小傑福斯的創意最初隻是為了彌補過失或偷懶——不用老盯著羊群,也能看好羊群。企業創新的動機越直接、越簡單,創新也就越容易成功。
生命的大鐵球
一位世界第一的推銷大師,在他結束推銷生涯的大會上吸引了保險界的5000多位精英參加。當許多人問他推銷的秘訣時,他微笑著表示不必多說。